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4-28
厉害了!这群高中生带着课题开展“大运河科学考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袁永红)了解航闸运行管理模式、PLC 手动应急操作系统、解读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奥秘 …… 日前,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中日课程实验班与南京博物院合作的 " 大运河科学考察 " 小组的师生们,前往镇江谏壁船闸、京口闸遗址、焦山、西津渡等地实地参观考察。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第二课堂,享受开放式学习的乐趣,纷纷表示 " 收获满满 "。此前师生们已多次赴镇江开展大运河科学考察,这是学校的 " 基于博物馆资源创新普通高中育人新方式 " 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以来已取得硕果累累。

走进社会第二课堂,收获满满

△镇江谏壁船闸副所长章昆仑为同学们现场讲解

" 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开拓视野,受教育、长才干、为社会做贡献。" 镇江谏壁船闸是同学们此行的第一站,镇江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靠阳欢迎同学们走进别开生面的第二课堂,鼓励大家学以致用;谏壁船闸副所长章昆仑带领师生们参观了船闸运行现场,并详细介绍了船闸建设过程、航闸运行管理模式、PLC 手动应急操作系统等。在谏壁船闸广场,双方举行了 "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社会实践基地 " 挂牌仪式。

△ "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社会实践基地 " 挂牌

△镇江博物馆的考古专家霍强老师为同学们现场讲解

此行的第二站是镇江城内的古运河京口闸遗址。在遗址现场,镇江博物馆的考古专家霍强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京口闸的前世今生。霍老师带着大家实地勘察,为大家详细解读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奥秘。同学们仔细聆听,并认真记录。吕宁扬同学惊喜地说," 这次的镇江科学考察之行真是收获满满。我知道了镇江的古运河是历史上京杭运河的一部分,长度居然有 16.92 公里,而且至今仍在担负城市防洪排涝、调节水位等功能,实在太厉害了!"

△同学们在焦山参观考察

△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的王贵阳老师为同学们现场讲解

" 在古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有一处被誉为‘江中浮玉’的江中仙岛焦山。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通过大运河往来与此,使得焦山以碑刻闻名 ……" 在焦山,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的王贵阳老师为大家介绍了焦山上的人文古迹。大运河沿线文化独特的人文之美深深感染了大家。周佳欣同学说," 听了王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焦山碑刻是号称除西安碑林之外的我国第二碑林,篆、隶、真、草、行诸体皆备,融百家书法之精神,有‘碑中之王’‘大字之祖’之称的旷世奇碑‘瘗鹤铭’就出自焦山,太神奇了!"

融通式博物馆课程,硕果累累

△ " 大运河科学考察 " 小组

据悉,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有着突出的科技教育特色,是 " 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 "" 江苏省科技教育课程基地 "" 南京博物院馆校合作最佳伙伴学校 "。目前,学校与南京博物院以 " 科学考古 " 为研究主题,开始了该项实践研究的 2.0 阶段。同学们带着课题前往南京博物院进行探究学习。2020 级中日课程实验班的同学们在南京博物院专家的带领下,深入京杭大运河运输最繁忙的地段,进行大运河科学考察。

△曹李莉校长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校长曹李莉表示," 利用博物馆等社会资源作为课程基地,补充高中全面育人过程中的课程、师资资源,同时利用科学考察实践活动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如今,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的 " 基于博物馆资源创新普通高中育人新方式 " 实践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施江、张飞雁、严峻等老师设计的《对话历史,坚定文化自信——利用南京博物院资源开展的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获得第 31 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南京市一等奖、江苏省三等奖;吴哲、严逸然等 6 位同学的论文获奖;首批参加南京博物院综合实践活动的 65 位中日课程实验班学生撰写的论文汇编成《研究性学习论文集》;《基于博物馆资源——创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实践研究》案例被评为南京博物院 2020 年度优秀教育案例 ……" 这是学校长期以来‘掘井式’深度探索馆校合作的成果。"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副校长施江表示," 学校开展的融通式博物馆课程实践探究,把科学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科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是融通的,也是实践的;是渐进的,也是跨越的;是创新的,也是生长的。合作育人也是多维度的,既有博物馆研究性学习,也有教师学习力与指导力的培养;既有学科素养的提升,也有立德树人新时代德育方式的体现。"

相关标签

南京 镇江 老师 博物馆 田家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