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04-29
汕尾陆河河口镇:农村改革点地成金 农田宅基地告别丢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宜笏村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产业,盘活了村里的土地资源约 200 亩,开发出红色欢乐谷。

" 让土地不丢荒,让农民有收入,让企业有发展 "…… 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了汕尾陆河县河口镇多地,该镇正通过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大力促进乡村振兴。一方面,配合产业带、旅游带的发展,将偏远地区废弃的宅基地再利用,发展民宿、农庄等项目,发挥宅基地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引入现代农业企业,通过 " 企业 + 村委 + 农户 " 的方式,将耕地集约化进行机械化耕种,既解决丢荒、保障粮食生产,又为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

一个 " 欢乐谷 " 让 " 山沟窝 " 成网红村

2021 年的中央 " 一号文件 " 提出," 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加强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

在陆河县河口镇,在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推动宅基地有效利用方面,正逐步走出一条多赢发展的路子。

河口镇副镇长叶甫东告诉新快报记者,随着人口的发展,很多村的宅基地已经不够用,很难再集约利用,河口镇宅基地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荒废、偏僻乡村原有的宅基地上,将它们集中利用起来,配合各村的产业项目,发展民宿、农庄等,既减少荒废,又解决了项目找地难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让土地不丢荒,让农民有收入,让企业有发展 "。

■陆河县河口镇红色欢乐谷的彩虹滑梯吸引了众多游客游玩。

河口镇北中村宜笏自然村有北溪地下交通站(白马)遗址、宜笏村游击队练场遗址、宜笏农会遗址等三处革命遗址,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但之前经济没发展,大量人口从 " 山沟窝 " 外迁,留下不少荒废的房子。

2018 年,宜笏村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产业,成立了宜笏股份公司,盘活了村里的土地资源约 200 亩,开发出红色欢乐谷项目,于 2019 年 2 月正式运营。通过修缮地下交通站(白马站), 建设河口革命展馆、" 不忘初心 " 主题公园、党建文化长廊等红色场馆,建设彩虹滑梯、高空索道、足球训练场、铁索桥等设施,发展陆河擂茶、沉香鸡等餐饮行业,建成了一个集红色教育、健康运动、特色旅游、研学等元素的综合景区。红色欢乐谷启动以来,接待游客 100 多万人次,带动餐饮、商品销售等超过 1800 多万元,吸引大批游客和党员群体,成为汕尾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叶甫东透露说,红色欢乐谷一到周末和节假日人流就非常多,这两年研学也发展得不错,前不久从东莞来了 15 辆大巴 600 名学生开展研学,但因为民宿不够用,他们住到海丰去了,因此村里接下来想利用土地发展民宿业,提高接待能力。

在这里经营沉香鸡餐厅的村民朱秀闲告诉记者,她在外面打工多年,看到红色欢乐谷发展起来,干脆和老公回来创业,跟股份公司合作承包了餐厅经营,节假日和周末人流量大,目前经营得很不错。" 看着村里发展得快,很多外出村民都回流了。" 叶甫东说。

■汕尾市陆河县田墩村将建设新鲲鹏航空飞行运动营地、飞行基地、自旋翼机飞行小镇等。

航空运动业带动全村产业大发展

在河口镇田墩村,村支书朱伟枚指着十几套民房告诉记者,这些民房的主人都搬走了,经过协调,村里将它们统一收起来,准备改造成民宿。二三十座宅基地(包括民房)流转到村里的股份公司后,将跟文旅公司合作,建成民宿、农庄等,服务村里正在规划建设的航空服务业。宅基地合作有几种方案,可以直接出租,也可以由企业重建,村民拿股份分红等等。

与深圳航空业协会合作后,项目将在田墩村的冷饭坑自然村建设约 600 亩的新鲲鹏航空飞行运动营地、航空科普和飞行基地、自旋翼机飞行小镇等,在筠竹坑自然村建设约 6000 亩的粤港澳大湾区跳伞训练中心、热气球训练考试中心、伞机等项目。

新快报记者在冷饭坑的航空基地旁看到,一栋有 23 个房间的民宿项目正在加紧动工。朱伟枚说,都是按照五星级标准打造的,将用来接待飞行学员和航空爱好者等游客。飞行基地和热气球基地都拿到了许可证等证件,有望在五年内发展起来,全村的配套产业都将围绕它开展,目标是将田墩村打造成集航空运动、户外运动、综合农业为一体化的航空运动田园综合体,建设文化、产业、农业、旅游一体化的航空小镇,促进田墩村的振兴发展。

■看好家乡发展,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朱家宝辞职返乡,考取了热气球驾驶证。

村里的发展带动了村民甚至大学生的回流。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朱家宝工作一年后选择返乡,跟村里两个大专生一起考取了热气球驾驶证。他说,回乡发展,一是看中这个新职业,认为通用航空业有发展前景,二是希望回到家乡带动更多人一起致富。

■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引入现代农业企业,将耕地集约化进行机械化耕种。

农田集约化发展,减少丢荒创造更大价值

2021 年中央 " 一号文件 " 强调:" 要坚决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 …… 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河口镇不但把宅基地集约起来 " 生金 ",在农田方面也是想方设法集约发展。

其中,河口镇与湖南大学生、致富带头人何礼富的合作是一大创举。何礼富告诉新快报记者,他主要使用无人机、收割机等现代化机械和科技来种植,以节省人工,创造利润。他所在的陆河利富种植合作社通过跟各村委合作,最大程度将村里的农田集约起来,通过分成的方式返租给农民。" 一般是三成,比如我收 1000 斤谷子,分 300 斤,两季就有 600 斤,如果农民不要谷子,也可以由我收购后给他们资金。" 何礼富说,目前已经在河口镇的四个村委合作种植了 1000 多亩土地,还有几百亩的代耕合作,即由他提供技术支持和种子,由农民耕种后代收。

他表示,合作社种的是象牙粘、美香粘 2 号等热销的丝苗米,销路不成问题,一斤卖到五六元。今年遇到干旱,他正考虑试用旱播旱种的方式来克服困难。

" 村民为什么愿意跟您合作?" 在陆河经营了五年的何礼富表示,关键还是要让村民觉得 " 值 ",给村民的利润上去了,他们的合作意愿就强了,另外技术也要先进。" 比如 300 亩田的播种,用传统方式要很久,合作社用无人机播种,一个上午就播完了。"

无论是宅基地再利用,还是农田的节约化耕种,村民的合作意愿都很关键。叶甫东说,关键是要打通村民的思想关," 我们召集了每家每户开会,通过引导商量讨论,说明白了产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大家自然就支持了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陈景培 /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