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4-30
深晚报道|打造具有坪地特色的“民乐村”! 新桥世居将焕发全新活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当古典乐器与客家村落相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4 月 29 日," 对话:中国古典乐器与客家村落 " 新桥世居民乐村专题研讨会,在龙岗区坪地街道新桥世居举办。众多古典民族乐器艺术家、文旅领域专家嘉宾汇聚一堂,碰撞文化艺术的前沿观点,为新桥世居的活化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百年围屋响起了悠扬的古典乐

新桥世居,位于国际低碳城核心区域,属于清代时期的建筑,曾获 " 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 " 之一的美誉。其建筑面积 1.84 万㎡,包含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相当规模的客家传统围屋,是深圳客家发展鼎盛时期的缩影。

走进新桥世居,客家建筑特色一览无余,一砖一瓦生动地讲述着坪地客家文化故事。当百年围屋响起了悠扬的古典乐,更是别有一番风情。

萧非遗传承人龙俊清以清越悠扬的箫声,进行了《云门夜雨》的独奏;朔风民族室内乐团创始人赵宇与其团队,现场合奏了《映山红》与《江南风韵》,尤为震撼人心;深圳陶笛学会常务副会长暨中国青年陶笛演奏家靳于群则通过陶笛,为全场演奏了《千年风雅》……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众多优秀艺术家轮番登台演绎,用不同的古典乐器,齐力献上一场独特的古典乐艺术大餐,令人陶醉而赞叹。

打造具有坪地特色的 " 民乐村 "

如何通过艺术形式进行活化利用 ? 如何将本地民族乐团和音乐文化村有机结合 ? 活动现场,聚焦 " 新桥世居活化利用的艺术之路 " 这一主题,古典民族乐器艺术家、文旅领域专家嘉宾尽情碰撞前沿观点,为百年围屋的活化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其中,深圳市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范睿从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方向出发,回顾了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特征 , 同时也从古典艺术的角度,剖析了新桥世居客家围屋如何活化新生,引发全场共鸣;接着民族音乐这一话题,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会员赵宇提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应考虑文化村的运营与互动性,可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民乐结合,给文化村赋能党建文化。

还有不少大咖上场就直接分享了 " 干货 ", 可谓含金量满满。如林树森三创文旅发展 ( 深圳 ) 有限公司创始人林树森对文旅行业未来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 " 延展、融合、跨界 " 的理论体系;中国排箫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史强深入介绍了打造民族乐器文化村具备的链条,包括生产制作、销售、电商直播网红打造、培训教育、文化宣传、物业保障等多个环节;萧非遗传承人暨民乐村项目号召人龙俊青则罗列了入驻民乐文化村需要的物业条件,直面民族乐器发展瓶颈和解决建议思路。

" 作为国际低碳体验中心的新桥世居,自 2018 年改造建成以来,已成为我们坪地一处网红旅游打卡胜地,吸引众多群众前来参观体验。我们将整合华侨城文化集团和现有非遗资源,引进萧、埙、古筝、陶笛等传统民乐和非遗项目中的优秀手艺人,努力把新桥世居打造成全市首个集生产、展示、销售、交流、旅游于一体的‘民乐村’。" 活动现场,坪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暨办事处主任黄光柱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聚焦坪地发展,传承客家文化,打造具有坪地特色的文化品牌,擦亮国际低碳城这张金色名片。

记者了解到,龙岗区是深圳的文化产业大区,近年来,该区按照 "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 工作思路,注重文化文物活化利用,率先在全省出台《龙岗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通过明确 " 政府主导型、城市更新型,自主利用型 " 三种模式的实施细则,创新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多产权私人文物活化利用的 " 龙岗经验 "。

据悉,本次活动由深圳华城国际低碳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与深圳华侨城城投低碳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坪地街道办协办。

深圳晚报记者 李其聪 通讯员 陈琳

相关标签

深圳 艺术 创始人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