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片区是广州的特色老城区,周边汇集了文化机构和服装批发市场。4 月 30 日,广州市规委会全票通过天河区白云山南麓(沙河)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规划,沙河片区整体定位为 " 云河芯、粤文坊 ",逐步推进 1.47 平方公里范围的更新改造,形成 " 两轴两组团 " 的新发展格局,激发片区发展新活力。
云河芯、粤文坊:打造数字创意 · 艺术专区
沙河片区北邻白云山,紧靠广州新中轴线地区(约 2.5 公里)。范围用地面积 1.47 平方公里,以商住文化兼容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居住用地和道路交通设施用地为主,规划居住人口 4 万人。并将总建设量控制在 301-322 万平方米区间,比现状增加 64-85 万平方米,毛容积率 2.05-2.19。
据统计,片区内有 18 个文化机构、33 个批发市场、60 个老旧小区,以及包括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十九路军牌坊、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在内的 9 处历史节点。
" 云河芯、粤文坊(广州数字创意 · 艺术专区)" 六字,是规划给沙河片区的定位。此举旨在将沙河从吸引力逐渐降低的 " 老城区 ",转变为迸发创造新活力的 " 理想目的地 "。同时,与新中轴北段协同,打造白云山南麓的有机生长、多样化功能的复兴示范区,创享体验、规模化重塑的数字创意高地,文化振兴、剧场群汇聚的活力艺术专区。规划提到,要打造 15 分钟生活圈,优化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关注民生福祉,建设幸福沙河。
规划提出强化演艺文化、文创商贸两大主功能。与此同时,弘扬传承历史价值,构建红色文化、岭南文化精品旅游路径,打造广州红色文化地标及红色历史的旅游节点。坚持保护传承和改革创新相结合,强化空间格局和视线走廊,恢复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历史轴线,并以精品旅游路径串联 9 处历史节点,促进保护利用。
为了强化规划的可实施性,广州同步编制了产业发展研究、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初步经济测算等专项研究以作为支撑。未来,沙河片区将以文化振兴提升文化综合实力,以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提升、以城市更新创造发展空间,由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形成合力,再识沙河底蕴,探寻价值回归和提升的路径,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记者了解到,天河区政府将成立沙河片区文化振兴天河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各项工作问题。市文广旅局则将搭建省市文艺团体(沙河片区)议事协商平台,统筹协调推进片区各类展示、比赛、培训、演练、表演等文化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赢。
北部文创商贸组团:打造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
规划提出,沙河片区将形成 " 两轴两组团 " 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广州未来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两轴两组团 " 具体为北部文创商贸组团、南部演艺文化组团,以及空间提质轴、文创体验轴。
北部文创商贸组团即创享体验的数字创意高地。围绕文化创意、时尚设计、云展贸、直播电商、创意输出等,实现产业门类高端化延伸,打造 " 文商旅娱乐 +" 产业高地。规划提出,推动传统服装批发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面向新基建的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示范区,加强服装展贸与演绎文化业态互动互融拓展衍生业态链,打造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塑造沙河城市地标建筑。
规划采用混合改造与小微更新并举的方式,疏解交通、加快改造低效空间、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北部文创商贸组团分期改造的计划是,一期建设金马、长运地块,二期建设万佳、大利、沙河宾馆地块。
南部演艺文化组团:打造广州百老汇
南部演艺文化组团即多维运营的活力艺术专区。规划以省、市文化机构片区升级改造为触媒,发挥文艺院团的集聚效应,构建粤港澳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演艺文化街区和演艺文化产业生态圈。同时,塑造高品质无边界文化街区,保留原有肌理,打破各文艺院团之间的围墙,打通路径,塑造老街区、小尺度、文化功能混合区。推动院团改革,组建互融共赢的 " 剧院联盟 ",打造广州百老汇。并且,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节庆与顶级赛事品牌。
广州市文化机构片区方面,基于对现状场地的精细化摸查,保留美术公司(历史建筑)、杂技团第二剧院之余,进行整治优化、环境提质,其余建筑拆除重建,打造小尺度剧院群组。植入文艺书屋、文创商业等文化特色功能,鼓励街头表演、露天剧场、街头艺术装置等多元艺术形式进驻公共空间。市文化机构片区将引入改造主体,一期计划原地复建住宅,二期建设高品质剧场文化街区。
而省级文化机构片区方面,强化重要节点,优化现有场地功能,提升空间品质。优先提升东门入口、停车场空间,后续原址将重建广东现代舞团小剧场及广东歌舞剧院小剧场。梳理现状情况、场地信息,结合多因素分析,合理确定市文化机构片区容积率为 4.5,省文化机构片区容积率为 2.6。以连续步行路径串联公共空间,塑造文化艺术一体化氛围,并强化东风公园、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和省、市文化机构片区空间连续性、整体性。
交通:片区形成 3 条轨道、4 座站点
在片区更新改造中,交通优化和疏解备受瞩目。规划提出提升对外能力,优化路网配置,打通内部微循环。强化轨道交通服务能力,推进地铁 11 号线建设,新增地铁 26 号线,片区内形成 3 条轨道、4 座站点,站点 800 米覆盖率从现状 78% 提升至 100%。
在道路方面,推进猎德系统北延线规划建设,拓宽提升水荫路等级和能力。优化 6 处对外交通节点,对外节点从现状的 3 处增至 9 处。同时,设置 4 处公交首末站,建设 5 处公共停车场,配置 1140 个泊位。
另外,结合 7 大重点片区改造,新增 9 条道路。打通水荫四横路,新家濂泉路南延段、东站货场南侧干道、新建沙河顶新一街、先烈东二横路、产业片区及地铁公园内部规划支路。现状则改造提升 4 条道路,包括拓宽及品质化提升濂泉路、先烈东路、水荫路和水荫四横路。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穗规资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