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白的支架从左到右勾勒出澳门大三八牌坊、深圳 " 春笋 " 大楼、广州塔、香港中银大厦的模样,中间书写着 " 湾区青年空间 " 几个大字,上方 "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 犹如咖啡店的招牌,还有意象化的热腾腾的咖啡和放满书籍的书架,底部波浪形的线条象征着连接粤港澳城市的天然水域纽带 ……
▲湾区青年空间外墙
经由湾区青年空间的外墙走进室内,想必每一个湾区青年来到这里,都会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个宏大并可以参与建设的时代,既熟悉又陌生,既紧张又憧憬。
" 湾区青年空间 " 位于在深圳 " 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社区 " ——粤海街道高新区社区。在这里,南山团区委为企业和青年提供湾区政策咨询、自助企业金融服务、就业创业资源链接等服务,帮助来深奋斗青年了解湾区、融入深圳,打造青年高质量发展的 " 南山样板 "。
建阵地:为来深第一站赋能
高新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整一层楼的空间被划分为湾区青年空间的服务导办台、青言轻语、青咖时光、青亲助力、青 show 直播、青创工坊、青春领域等功能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白色弧形导办台,导办台上是三块触控屏和各类手册,湾区政策咨询、就业创业资源链接、惠企直播、创业苗圃孵化及生活攻略查询等服务,所有信息一点既准、一查便知。
服务导办台的前方是 " 青亲助力 " 自助服务区,金融超市、打印拍照一体机和微型图书馆三台自助服务终端,满足湾区青年快速了解本地金融服务和产品、办理手续、学习阅读的需求。
▲ " 青亲助力 " 自助服务区、导办台和 " 青言轻语 " 空间
靠窗的一面巧妙 " 移植 " 了港铁车门的透明车窗,将室外的阳光引到室内,整个空间变得更加灵动温馨。几位青年朋友坐在 " 青言轻语 " 的蓝、橙、青三间马卡龙色系的 " 小屋 " 里轻声交谈,有时到 " 青咖时光 " 点杯饮品和小食,然后继续讨论项目的进展。
经过 " 青咖时光 " 来到 " 青春领域 " 可隔断区域,这里既可以开办讲座、举行研讨会,也可以承办 " 青春学堂 " 的部分课程,利用率极高。拐角处的青 show 直播间里,刚刚结束一期惠企政策宣讲直播。青年企业也可以申请使用直播间,为自己的企业带货。
▲ " 青春领域 " 讲座空间
在 " 青春领域 " 大空间的尽头,隐藏着 " 青创工坊 " 办公区域,青年创业团队提交的申请一经通过,可以在一定时限内免费使用该办公区域,水电网络也无需操心。
搭平台:湾区青年各显神通
依托湾区青年空间,团区委举办 " 你好湾区 " 港澳青年社群交流活动,推出深港创业青年城市融入团团关爱计划,组建在地创业青年线下社交网络。而这个集结湾区青年群主,共同推进项目落地的任务落到了区团委梁丽燕的头上。
梁丽燕是 2018 年从老家茂名来到深圳的。刚到深圳就住进了团区委提供的免费住宿——青年驿站,而后心生向往加入团区委工作,后来在工作中结识了人生伴侣。现在,丽燕承担着青春学堂、南山好青年评选、港澳青年群主链接和项目落地等重要工作。
" 高速运转的城市看似冷冰冰的,但是沉进去,您会发现这座城其实很温暖,尤其是对青年非常友好。" 从接受到给予,梁丽燕身为一名受益者、体验者、服务者,她利用自己的优势特长,与港澳青年群主深入链接合作,让团区委的活动以合适的方式落地,影响更多湾区青年。
在走访调研中,梁丽燕发现传统的说法和形式对现代青年人缺乏吸引力,创新性、探索性和休闲性才是走进青年内心的法宝。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找到 " 自带流量 " 的群主进行合作,可以同时调动多个社群,进行多元尝试。
丁政凯就是丽燕口中 " 自带流量 " 的群主之一。
▲东区海滨青年音乐祭演出(右一为丁政凯)
香港青年丁政凯是一名流行音乐唱作人,他与他的乐队 Hody-Listen 创作过不少爱国爱港主题的歌曲,如《共和之地》《公元 1842》《国安家和》《百年之路》等。近年来,他多次参与团区委举行的湾区音乐交流活动,以乐会友,传递香港青年的爱国心声。
如今,他又有一个新身份——在深创业青年。最近他一边申请在深注册公司,一边忙于龙岗荷坳的创业园区空间改造项目。该项目一楼的 SHOW HIT LIVE HOUSE 是综合性流行音乐展演场地,为湾区音乐爱好者提供场地、设备和辅导等。二楼是 3C 青年文创中心,为湾区青年文创团队免费提供办公场所。
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在深圳创业时,丁政凯表示," 深圳跟香港很相似,而且更加年轻,对创新和多元文化的接受度很高 "。在深创业期间,他通过南山团区委启动的大湾区 " 创新创业创意 " 联盟提供的创业支持,一步步在深圳站稳脚跟。
据了解," 三创 " 联盟以 " 地缘、业缘、趣缘、粤缘 " 为纽带建立粤港澳青年交流联络渠道。启动 " 三创 " 联盟港澳青年联络站暨港澳青年创业团队入驻,推动 50 支文化创意类、互联网科创类和港澳来深创业就业的青年社团加入,直接联系 800 多名深港青年。
促融合:此心安处是吾乡
湾区青年空间承载帮助湾区青年迅速了解政策、办理基础手续的功能,但却不止于此。如何让青年更好地融入城市,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连接点,进化为 " 新深圳人 ",甚而把深圳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团区委通过 " 青年之家 " 开展深港青年联谊交友系列活动,加强湾区青年情感交流。同时打造 " 立足南山、面向港澳 " 的青年联合会,将港澳优秀青年代表的特邀名额和新兴领域青年委员名额的比例增至 20% 以上,增强青联组织对港澳新兴青年群体的凝聚吸纳。定期举办粤港澳青年社团交流会,常态化开展 " 深港青年联谊 " 等文化艺术活动。
来自 RE-LOOK 见新社会创新工作室的创意总监郝梦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命题做出了回应。RE-LOOK 工作室聚焦深港两城青年社会化成长,以活动、工作坊等形式吸引青年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推动深港两地青年交流,受到广泛好评。
▲ 2021" 可持续骑行 " 服务设计工作坊(一排左二为郝梦娜)
从参与者、志愿者到团队重要成员," 新深圳人 " 郝梦娜正在给 RE-LOOK 带来更多可能。她通过红色使命召唤令—深港青年南头古城探索活动、南山街道青年之家新星农场、" 可持续骑行 " 服务设计工作坊等活动,促进湾区青年文化探索及认同,让青年人以新的视角看待和尝试解决社会问题。
而在 RE-LOOK 青年社群与南山团区委合作发起 " 燃 Fun 湾区 " 深港文化交流探索活动中,深港两地青年社团总负责人分别组织各自社团青年,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和香港上水社区,开展 " 城市撞艺术—两地街头文化 " 交流活动,通过线上直播,联动深港青年,留下感动与回忆。
深圳晚报记者 陈安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