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过程,
允许自己成长,就要允许自己失去。
——
第 2162 期
- 欢迎收听 -
(点击音频,聆听故事)
制作人:周梁一歌(晓峰)
1
前不久,我的学生阿迪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失利。系里海选赛和校区晋级赛,阿迪都以绝对优势领先。半决赛中,有三个人与他一同晋级总决赛。总决赛增加了英语演讲环节。上午宣布选题,下午比赛,采取先英文后中文的双语演讲形式。阿迪的英文口语不是很好,于是他将演讲稿写好后,就将不多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习英语演讲上。即便如此,他的英文演讲与其他选手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因为没有花时间来巩固中文演讲,他的语感和情绪都练得不太到位,导致他擅长的中文演讲效果也比预期要差很多,最终以 0.03 分之差败北,无缘前三甲,非常可惜。其实,明知英语口语是自己的短板,在短时间内绝对不可能取得太大的进步,就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中文演讲上。大多数人做事都很容易和阿迪一样,总想要面面俱到,做到细大不捐。但是,在能力有限或者时间有限时,这样做反而会压制自己的优势,出现做多错多的情况。如果我们先舍弃不会的部分,确保将会做的部分做精,再用余下的时间研究不会的部分,自然就能将损失降到最低。敢舍,才会有得。
2
有一段时间,我跟大宝关系非常僵。看见别人家小孩在舞台上钢琴弹奏得行云流水,我非常羡慕,因此,也给大宝报了一个钢琴班。大宝原本不愿意学,在我的威逼利诱之下,刚开始几节课并没有排斥。可是随着曲目难度增加,她渐渐有些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到了要上钢琴课的时候,她就磨磨蹭蹭地不想出门;回家让她练琴,她也推三阻四。有一次我忍不住对她发脾气,她才说:“我对弹钢琴不感兴趣。你要是给我报个绘画班,我肯定好好学。”想着交了一年的学费,怎么着也把这一年学完了再说,于是严令她每天回家必须练 40 分钟的钢琴。她见我没有答应她的请求,开始用行动抗议:放学了在楼下磨蹭着不按时回家;做作业开始拖拖拉拉;连吃饭都故意墨迹。我急起来发脾气,她也开始对着我大吼大叫。眼看我们由原来的母慈女孝变成一对仇人,我开始反思,自己确实没有照顾大宝的感受,于是放弃让她学钢琴,转而让她画画。接下来的四年,她从来不因故缺席绘画课,而且不仅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还时不时的画几笔,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某件事或者某些人付出了一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发现持续下去只会徒劳无功时,却因为舍不得之前的投入,而舍不得抽身。却不知,继续下去,会陷入持续投入却无功而返,陷入更深而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当中。 如果我们在发现问题的那一刻,就及时止损,重新出发,后期即便不会更好,但也不会陷入更坏的境地。
3
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时间、费用或精力等投入。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手,都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几年都没有穿过、用过的衣服物品不舍得扔,造成满室狼藉;对一段破灭的感情始终无法释怀,以至于无法开启新的生活。因为是我们经过付出才得到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允许自己在这个领域里有损失。但是,我们如果始终要受到过去的投入影响,就很难做出最佳决策。毕竟,过去的投入只造成了如今的结果,而当前要做出的决策却关系着未来。古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手若不松开,如何握住新的东西?一味地关注“可能失去”的部分,会让我们过多地把精力放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最后反而会失去更多。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过程,允许自己成长,就要允许自己失去。一个人能收获多少,最终还是取决于,他看到了多少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
- 来 源 -
铜豌豆,首发公众号猫姐能量圈(tqq1214cat)。
- 主 播 -
李 敏
碧桂园服务江苏区域南京碧桂园项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