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高速公路雅西段,也称雅西高速,自四川盆地边缘向横断山脉爬升,沿古丝绸之路穿越深山峡谷,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自然环境最恶劣、工程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山区高速公路之一,被誉为 " 天梯高速 "。
全长 240 公里的距离,连接了四川省雅安市与西昌市,串联起多处革命遗址,留下 " 彝海结盟 "" 红军强渡大渡河 " 等经典红色记忆。
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出发,沿雅西高速经过 " 彝海结盟地 " 冕宁县,两个多小时便到达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镇。86 年前,这里进行了一次事关红军命运的渡河战斗。
1935 年 5 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红军长征途经安顺场,当地老秀才宋大顺力劝红军快快过河,切莫停留。与此同时,蒋介石叫嚣 " 让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 ",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时年 90 多岁的宋大顺曾亲眼见过石达开覆灭于此,明白蒋介石的 " 如意算盘 " 用心之险恶。
(这是 4 月 29 日拍摄的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镇大渡河畔的渡船模型。新华社记者 刘梦琪 摄)
一路上,深山大川延绵不绝,峡谷急流令人震撼。在安顺场红军渡,只见大渡河急湍似箭,猛浪若奔,一只渡船模型静静地靠在河岸边,仿佛仍在述说红军当年的英勇。
" 从这里强攻通过的,除了红军,历史上再没第二个!"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副馆长宋福刚是当年 " 宋秀才 " 的曾孙。这些日子,前来安顺场参观、学习的游人络绎不绝,宋福刚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他说,让红军精神代代传下去,既是祖辈的期许,也是他的责任。
沿雅西高速继续向北,就来到雅安市汉源县,这是一座以花椒闻名的小城,也是红军长征时 " 佯攻大树堡 " 等经典战役的发生地。80 多年后,红军精神仍激励着当地群众。
(这是 4 月 29 日拍摄的四川雅安市汉源县花椒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庞大的白色风车发出轰鸣声,漫山遍野的花椒田郁郁葱葱。站在汉源县清溪镇的 " 花椒山 ",汉源县瑞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先义告诉记者,借助 " 甜樱桃 + 花椒 " 产业,他的家乡同心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新村,如今又开办了 30 余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初具雏形。
从小耳濡目染红色故事的郭先义是一个被困难打不趴的青年,他原本在大城市打工,2017 年回到家乡,看见年迈的父母劳作辛苦,决定留下投身农业生产。
那年 5 月,眼看甜樱桃丰收在望,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让果树受损、果子减产、樱桃滞销。焦急中,他尝试通过微商销售,又因为没有经验而失败,最后不得已免费寄送产品,只求得到客户反馈建议。
(这是 4 月 28 日拍摄的京昆高速雅西段 无人机照片)
" 以前红军打仗的时候脑袋很灵活,这里是吸引敌军火力的佯攻地,红军其实是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我们从小就晓得这些故事,所以也塑造了我们遇到困难不要怕,大不了再找办法的性格。"
郭先义没有一蹶不振,他积极参与各类农业培训,学习相关知识。2018 年,他带头注册成立了汉源县瑞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技术标准,发展绿色农产品,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
烈日下,雅西高速上车流滚滚,终于到达这段高速起点雅安市,再开一个多小时车,就是那座因 " 飞夺泸定桥 " 一战闻名的红色小城泸定。
" 叮铃铃、叮铃铃 ……" 峡谷间的山风吹着铁索发出的声音,似乎与奔涌大渡河的咆哮声一唱一和。走在泸定桥上,不由使人联想到红军战士们夺桥的冲锋号和枪炮声。
(这是 4 月 29 日拍摄的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镇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无人机照片)
" 如果想到死,我们就冲不过去了。" 李友林是当年飞夺泸定桥 22 名勇士之一,他的儿子李理告诉记者,他曾问过父亲,爬铁索夺桥的时候,难道就没有想到过死吗?至今,父亲的回答仍萦绕在李理耳边。
游人们扶着摇摆的铁索,小心翼翼地迈着碎步,有胆小者,闭上眼睛由人牵引,仍头晕目眩。走一遭泸定桥,更觉红军当年夺桥之英勇。
天色渐晚,霓虹灯闪烁,站在桥头,可见广场上穿着各族风情服饰的居民们围在一起跳起了锅庄舞,路边挑着红樱桃叫卖的藏族大妈生意红火。
编辑丨王璇
责任编辑丨李雪岚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新华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