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7 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兰州市推进 " 四个创新 " 全面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激活人才工作 " 一池春水 "。" 十三五 " 期间,全市企事业单位共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 11348 人,其中:事业单位引进 2399 人,42 所 "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 毕业生占 30.4%。
打破壁垒推进人才资源共建共享
推进政策制度创新,构建人才新政体系。打破隶属关系、单位性质、所有制属性等体制机制壁垒,将兰州区域内的中央和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高层次人才,全部纳入兰州市人才服务保障范围,推进人才资源共建共享。建立起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市县财政共同分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经费投入机制,全市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由 2017 年的 5786 万元调增为 2021 年的 1.1 亿元。先后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兰州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兰州市 " 产业平台集聚人才计划 " 实施办法》《兰州市金城萃英人才计划》《兰州市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办法 30 余项,及时修订完善,针对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激励全环节,形成了政策明晰、结构完备、操作性强的人才新政体系。
"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 毕业生一个月内签约即可正式办理聘用手续
推进流入渠道创新,完善人才引进方式。2018 年首次组织赴高校专项引才,采取现场报名、现场审核、现场面试、现场签约的方式引进 "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 毕业生,发布招聘公告后一个月内签约人员即可正式办理聘用手续。建立《兰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对人才分类目录难以界定的 " 偏才 "" 专才 " 提交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按照 " 一人一策 " 的办法予以认定。启动医务人员招聘 " 绿色通道 ",通过免试、考核的方式聘用 18 名编外援助湖北医疗队人员。突破人才在地域、户籍、身份等方面的限制,在不改变与原单位隶属关系的前提下,通过签订协议,以特聘兼职的方式,聘请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技术顾问、特聘专家等。
事业单位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符合条件可调任公务员
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拓展人才发展空间。事业单位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满 3 年后聘用到八级职员岗位的,可按规定调任公务员 , 打通引进人才多元化发展渠道。对 " 陇原人才服务卡 " 的 A、B 类人才、在管理岗位兼任专业技术岗位的 C 类人才,取得全省特殊人才高级职称资格人才,乡村工作 20 年以上评聘中级职称、30 年以上评聘高级职称的人才,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单列管理。对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其他需要考核认定高级职称的特殊人才,采取 " 一人一事、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 方式开展评价,2020 年推荐 4 人参加了特殊人才职称评审;不受岗位比例结构限制,推荐评审了 66 名正高级、122 名副高级艰苦边远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和 21 名抗疫一线专业技术人员。
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 500 万元的科研经费补贴
推进保障措施创新,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大幅提高人才津贴奖励标准,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 500 万元的科研经费补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兰州无住房的,可按层次申请 20 万元到 100 万元的购房补贴;事业单位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 3 年的租房补贴,2020 年向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发放租房补贴 438.7 万元,向省市领军人才、新入选省优专家、" 金蓝领 " 高技能人才发放津补贴 1060.63 万元。坚持双向选择为主、统筹调配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有重点、分层次解决引进人才配偶安置问题。加大教育资源供给,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引进人才子女入学。放开引进人才及配偶子女的落户限制,引进人才及配偶子女持相关证明材料可在我市任一派出所落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包学枫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