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朱鲸润)近期,无锡市检察机关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党史遗址保护的 " 红色风暴 ",通过履行公益诉讼职责,拭亮一些蒙尘的 " 红色遗迹 ",确保其 " 颜色 " 更亮," 光芒 " 更闪。
△滨湖检察院供图
事情还要从 2020 年 12 月说起。彼时,滨湖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无锡经济开发区华庄街道一块设立于 1991 年的战斗纪念碑,因年久失修濒于危境。
抗战纪念设施是抗战历史的载体,承载着唤起民族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对抗战纪念设施的保护,不仅能给后人留下丰富生动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早在 2015 年 8 月,国家明确对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进行分级保护,华庄战斗纪念碑属于受地方保护的范畴。
滨湖区检察院遂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相关部门极为重视,迅速勘察现场核实现状,并根据检察建议加强整改,现在纪念碑已修葺一新,周边井然有序,不时有群众前来瞻仰。
除此碑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党史遗址被 " 掩映 " 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滨湖区检察院进一步拓宽思路,通过公益诉讼智慧分析系统 " 史志 " 检索,发现无锡市目前共有 118 处党史遗址、纪念设施包括烈士故居、墓地等。经向无锡市检察院汇报后,该院开展了全市党史遗址及纪念设施公益调查和保护专项行动," 按图索骥 ",历时两个多月,逐一 " 探访 " 这 118 处 " 红色遗迹 ",全面掌握保护现状。
所幸,无锡地区党史遗址纪念设施总体保存良好,但还存在一些历史原貌受损、原址迁移异地、拆建挪作他用、教育功能弱化等问题。
" 我们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分析发现,部分党史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利用不到位,主要源于缺乏法律保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明、保障经费不充足。" 滨湖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彭德文指出,目前对于党史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工作,国家及地方政府至今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相关职能部门因没有明确的执法依据,职权配置、职权清单不明等,导致惩戒示范性不足和管理不规范,缺乏保护合力。如烈士陵园、烈士墓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管理,被列入文保单位的党史遗址或纪念设施属文化部门管理,园林、景区内的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相关纪念馆、博物馆,则交由党委宣传部或文化(文物)部门管理,容易导致推诿扯皮、监管不到位。
为此,滨湖区检察院撰写了详细的公益调查报告,提出对策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推动了全市范围新一轮的 " 红色遗迹 " 保护工作。
近年来,滨湖区检察院充分履行公益诉讼职能,不断拓展公益保护新领域,先后办理了顾衡烈士墓、锡南革命烈士陵园、华庄战斗纪念碑等一系列案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 6 份,督促行政机关履职,推动了对 " 红色资源 " 的保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