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东方巨响》:“五、四、三、两、一,起爆!”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是在一个叫做“金银滩”的地方诞生的。
(科研人员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的欢呼)
上世纪 50 年代,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于是,寻找并建设合适的研究制造基地和核试验基地成为一项重大而紧急的任务。
电影《横空出世》:戈壁滩那么嗬咳,创新业那么嗬咳。早日搞出原子弹那么嗦罗罗罗嘿,不回家那么嗬咳。战风沙那么嗬咳,喝咸水那么嗬咳 ……
(张爱萍上将手拿话筒,眼观蘑菇云,正向首都北京汇报喜讯)
1958 年年底,中央决定,核武器研制基地在青海金银滩秘密建设,此后,世世代代生活在金银滩上的上千户牧民随之迁出。与此同时,来自全国的数万建设大军隐姓埋名,陆续开进草原,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于敏等许多闪亮的名字,自此便和这片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邓稼先的爱人 许鹿希:我就问他调到哪去?他说不能说。我说干什么?不能说。他说,我的生命就交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
(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上世纪 60 年代,在重重技术封锁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发完全依靠自力更生,从头摸索。
“两弹一星”元勋 周光召:我们国家的原子弹和氢弹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研制的。有些外国人看不起我们,说中国人没有能力、没有条件,再过十年也做不出原子弹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基地 —— 金银滩“原子城”)
在历史上,“金银滩”曾经屡改其名,到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改称为 221 厂。1987 年 6 月,根据国家战略部署的调整,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撤销国营 221 厂的决定,随后在西海镇竖立起一座纪念碑,以此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诞生,纪念中国人民在非常困难时期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
编辑丨王璇
责任编辑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来源丨共产党员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