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8 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二期主体工程正式动工。二期主体工程计划在 2025 年建成,届时,医院将新增床位 1000 张。据悉,港大深圳医院二期项目将通过 VR 虚拟现实、新型智慧医院等多项创新技术的应用,打造人性化、智慧型现代医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以环出席建设启动会。
▲建设启动会现场
建成后,医疗床位总数将达 3000 张
港大深圳医院二期位于一期院区东北部,新建建筑面积约 20.63 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 12.05 万平方米,地下约 8.58 万平方米;改造建筑面积约 3450 平方米。
作为超大型医院建设项目,二期将新建住院综合楼、科教综合楼、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连廊及配套附属用房等,新建连接地铁出入口与医院的地下通道,改造现门诊医技楼功能用房及风雨连廊等,拆除现有污水处理站、垃圾转运站等附属设施。
市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二期建设将助力港大深圳医院继续打造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先行示范样板和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的国际化平台,在智慧医院建设和国际前沿医疗技术经验交流合作方面,架起通往国际尖端水平的桥梁。
二期建设将通过智能能耗监控系统、可生长式机电系统、VR 虚拟现实、物联网、新型智慧医院等创新技术应用,将港大医院打造成为能提供人性化服务、具备可持续发展空间、可低成本运营的智慧型现代医院。
▲二期建设效果图
新旧建筑交融,形成可生长式建筑体系
据悉,港大深圳医院科研教学楼呼应原有建筑布局,形成具有韵律感的城市界面;住院综合楼沿医疗街生长,成为医院空间序列中的重要节点。
新、旧建筑肌理形成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沿主、次街方向,连廊与架空空间形成连续闭合的无风雨慢行系统,方便各个方向的访客到访门诊、住院单元。所有这些要素构成了医院空间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拼图,也为全院使用者带来人性化的服务体验。
进一步优化、完善交通系统,增设车库出入口,并对出入口的功能和位置统一整合,拓宽侨城东路入口闸位,提高交通效率。同时,按照单向行驶原则,重新整合地下交通,形成地下主交通环,有效组织一、二期停车并实现资源共享。
设置交通落客接驳区,通过地下慢行通道,与一期地下接驳区形成无风雨 " 双接驳 " 体系,进一步强化港大深圳医院原有的 " 人性化立体交通接驳系统 " 概念。
▲二期建设效果图
整合资源,形成闭环式医疗体系
港大医院二期将设置两个医疗中心,两中心分别设置独立的门厅、诊区及病区,并配备专用电梯。同时,将采取水平式和垂直式相结合的方式布置两个中心,保障医院未来发展的可变性。在共用的医技科室中,将通过适当的交通组织,尽量区分不同类型的病患,使两个医疗中心形成相对闭环的医疗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医院管理的需求。
▲二期建设效果图
科教综合楼由科研室与学生宿舍共同组成,通过对入口进行地景式处理,形成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地下一层为全院物流供给平台,分别设置厨房、科研、药品卸货平台,并通过物流通道与一期功能衔接,地下二层设置专用污物回收体系,一、二期污物通过专用通道运出院外。
教学、会议、院史展览等功能设置在一、二层,厨房、餐厅分别与一期相邻布置,组成相对独立的院内生活系统,手术中心、ICU 分别与一期相关功能零高差连接,形成高效的危急重症救治体系。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表示,二期主体工程开工,意味着医院即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二期工程将新建面积 20.6 万平方米,扩建 1000 张床位,建造独立的科研大楼,将为医院医教研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二期工程将最大限度整合和发展医院的特色医疗,提升市民就医体验感、营造人文关怀的国际化高水平医院。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