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5-09
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让“文明城关”成色更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兰州市城关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办实事作为学党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广泛开展办实事文明实践活动,将学习党史的热情持续转化为联系、服务群众和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动力,把着力点放在事关群众生活的细节上,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并获得 " 看得见 " 的实惠,让 " 文明城关 " 成色更足。

创新服务 让实践更有深度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白银路街道文明实践所结合区委凝心聚力工程,以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为核心,创新开展 " 红色包裹寄给你,党史书籍送到家 " 学习教育,比如徐家巷社区将装有《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党史学习资料的 " 红色包裹 " 邮寄给在外地的党员,做到 " 离乡离土不离党,学习工作两不误 "。酒泉路街道文明实践所开拓思路,打造了家门口、街巷口的 " 党建驿站 ",不仅提供党务政务、志愿服务多项内容,而且以 " 看、听、写、议 " 为思路,通过广播和视频、党员书吧、留言板、意见箱等方式,开通 " 酒小宣带您学党史 "、" 酒小宣帮您解担忧 "、" 酒小宣为您做服务 " 多个项目,让更多的服务资源传输到 " 家门口 ",让群众的 " 急难愁需盼 " 得到回应,实现党史学习零距离、嵌入式和接地气,为群众办好实事。

对照需求,办好实事暖人心

山字石社区文明实践站在办实事实践中,通过走访入户建档快递 " 微服务 "、 慰问访谈梳理需求形成 " 微心愿 "、整合资源鼓励结对实现 " 微心愿 " 方式,打通快递 " 微服务 ",助力实现 " 微心愿 "。根据 " 微心愿 " 清单,逐一对照,联系辖区共建单位,鼓励与老人结对帮扶、定点服务,精准解决辖区内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激发社区多元主体携手增进民生福祉的热情与活力。砂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扎实开展 " 党员带头在行动,爱心捐款暖人心 " 活动,社区在走访中得知居民薛宗奇身患重病后,遂号召辖区单位和党员开展爱心募捐活动,帮助薛宗奇筹措治疗费用,100 元、200 元、500 元 …… 源源不断的爱心捐款承载了他们对薛宗奇美好祝愿,也充分发挥了 " 共驻共建、聚指成拳 " 的凝聚作用。这一幕幕暖心的画面,汇聚成了澎湃的暖流。短短几天时间,筹集募捐善款 2.5 万余元,第一时间解决了薛宗奇的实际困难。

多措并举,提升主城区形象

为着力解决居民群众反映的城市和人居环境问题,打造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和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主城区城市形象和品位,城市管理局对街区绿化带树木身缠 " 蜘蛛网 " 进行 " 松绑解缚 ",对绿化带和行道树、电线杆上捆绑钢丝绳、悬挂标牌等进行全面清除。雁园街道文明实践所针对背街小巷、老旧楼院、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小餐饮店等环境问题,开展 " 城乡环境齐整治、垃圾分类新时尚、绿色环保我先行 " 主题宣传活动。嘉峪关路街道组织志愿者对沿街商铺进行整治,积极发动商铺对门头牌匾、玻璃门窗、立面等进行全面清洗,对不规范和破损的门头、一店多牌进行整治拆除;对沿街门店设置的售卖标语、橱窗上的小广告、破旧条幅对联进行清理,做到无乱张贴乱吊挂,提升街道市容面貌。 今后该区将依托文明实践阵地,聚焦群众需求办实事解难题,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晟途 文 / 图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包学枫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相关标签

文明 教育 捐款 微服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