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5-11
咏春拳法遇上传统戏曲,梅花奖竞演舞台上演奇妙碰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鸣)当咏春拳法遇到传统戏曲,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看了这台粤剧表演,你就知道了!5 月 11 日下午,第 30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剧目之一《粤韵华章 -- 彭庆华粤剧折子戏专场》在南京上演,角逐梅花奖。作为唯一一位进入本届梅花奖终评竞演的粤剧演员,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彭庆华展现了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南派武打风格,用真功夫赢得满堂喝彩。

前长、后短、中文

四折戏展示文武双全

此次竞梅,彭庆华选择了四个不同风格的粤剧折子戏。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徐光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四折戏可以归纳为 " 前长、后短、中文 " 六个字," 也就是前面长靠,后面的短打,中间放文戏,可以呈现风格不一的武生、小生、小武等不同行当。"

△《赵子龙催归之 " 甘露寺 "》演出剧照

其中,传统粤剧南派官话作品《赵子龙催归之 " 甘露寺 "》讲述三国时期赵子龙勇退甘露寺东吴伏兵,忠心护主的故事。这部戏的一大难点、亮点是彭庆华身上穿的 " 南派大靠 ",因为这种粤剧特有的靠特别重,表演起来要比其他大靠更费劲。" 同时又要求身上和靠旗上的飘带不能乱,动起来要很好看。这需要演员非常稳,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静,很考验演员对细微动作的控制能力。"

△《拜月记之 " 抢伞 "》演出剧照

按彭庆华的话说,《拜月记之 " 抢伞 "》是 " 每一个呼吸都要专注情感表演的戏,很考验在文戏方面的功夫。" 台上,彭庆华以小生行当的唱功和身段,塑造了一介敦厚腼腆的书生。

△《武松大闹狮子楼》演出剧照

最后一折戏《武松大闹狮子楼》则集中体现了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南派武打风格。这之中都是真功夫,既有 " 高台照镜 "" 手桥 " 等传统武打动作,还有在武打技艺 " 关斗砸人 " 的基础上,独创的高难度动作 " 奔腾 "。彭庆华的一招一式,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这出戏也是彭庆华的代表作之一。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折子戏《武松大闹狮子楼》作为武戏范本,还被北京戏曲高校列入了教材。

" 木人桩 "" 六点半棍 "……

咏春拳法融入戏剧表演

" 我选择这四出折子戏来角逐梅花奖,是因为里面融合了桂名扬、梁荫棠、吕玉郎、丁凡等众多粤剧前辈的艺术心血与结晶。" 彭庆华表示,这一次自己是带着传承和学习的态度来南京竞 " 梅 " 的,希望通过这次演出,能让全国观众感受到粤剧表演艺术的鲜明个性与岭南文化地域特点。

" 木人桩 "" 六点半棍 "……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出身咏春世家的彭庆华,还将咏春拳法融入到粤剧表演中。

据介绍,曾经,戏班被称为 " 走江湖 "。那时,戏班在外面常会遇到一些社会上的挑衅,于是戏班的武功演员多多少少会一些武术,最开始为了防身,后来则以此为创作和艺术融合。彭庆华的祖父就是练咏春的,传到彭庆华这一辈,他就在戏剧表演里融入了咏春拳的形式,使人物呈现手段更丰富,形成极具自我特色、刚柔并济的舞台表演风格。

彭庆华从 14 岁考入广东粤剧学校开始,到如今已经在粤剧舞台上摸爬滚打 30 年。嗓音清亮、功架扎实、造型威武、扮相英俊的他,戏路甚广,深受观众戏迷喜爱。

彭庆华认为," 戏一直演,时光就好像一直停留在戏里。即便有些作品演了很多次,也不能演‘油’了。这次竞演的《武松大闹狮子楼》选段,我就按照 20 年前首演时的最高要求去做。好的作品是常演常新。"

△《狸猫换太子之 " 搜妆盒 "》演出剧照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

它是中国第二个成为世界非遗的剧种

"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介绍,2009 年,广东粤剧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昆曲以后中国第二个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剧种。17 世纪以后,中国戏曲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广东粤剧正是在南北戏曲不断发展的状态里,融汇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剧种特色," 加上闽南方言和广东的一种审美习惯,这些完美交融形成了广东粤剧。"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中)、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徐光华(右)

据曾小敏介绍,目前粤剧创作分为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经典复排剧目,以全新的形式来重新打造经典传统的剧目,比如 5 月 20 日将公映的 4K 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 · 情》就是粤剧的全新表现形式。第二个就是做当下当红现象的剧目,比如说根据时下最流行的一些世态或者是一些形式,把它改造成为粤剧的表演形式,像《决战天策府》就取材改编自网络游戏。第三个方向,我们会按照历史节点打造红色题材的新创剧目,包括建党、红军长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主题剧目。"

丰富的题材,也让粤剧被更多年轻人所接受。曾小敏说,现在广东粤剧院里,三四十岁的演员力量最强,而 20 多岁的粤剧演员实力也非常地强," 我们有一个专门为年轻人打造的表演平台,从 2018 年开始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不送票,但每次这些年轻人一演出,上座率都能达到 70% 以上。"

(广东粤剧院、主办方供图)

相关标签

武松 真功夫 南京 奔腾 学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