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园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今年的 " 五一 " 假期,汕头旅游市场迎来一波小高潮。据测算," 五一 " 期间我市接待游客 243.23 万人次,旅游收入 13.74 亿元。日前,新华财经联合第三方平台发布的《2021" 五一 " 旅行大数据报告》显示,汕头入围 " 新晋旅游热门城市 ",成为这个假期增速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消息一出,众多市民网友纷纷点赞、转发,汕头持续在网络走红。
汕头成为 " 网红 " 并非偶然。从年初,汕头登上湖南卫视全球华人春晚,凤凰传奇、武艺、靳梦佳献演的潮语歌曲《我爱潮汕小吃》刷屏海内外朋友圈;到电影《四海》在南澳取景,红色题材重点影片《风暴》即将在小公园拍摄,参演明星效应叠加引爆网友关注;再到 " 五一 " 期间汕头对红色旅游及美食素材的力推,一波波热点纷至沓来,让汕头的城市特色与 " 流量 " 形成密不可分的关联。
然而,如何让 " 网红 " 成为 " 长红 "?记者就此深入走访文旅业界人士和有关专家,共同探讨 " 文旅汕头 " 趁热更火之道。
观点 1:顶层设计绘蓝图 文旅融合促发展
去年 12 月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明确,汕头要打造 500 亿级文旅产业和全国旅游目的地。今年初召开的市 " 两会 " 对此有了具体部署:要依托南澳岛、内海湾、小公园、大南山和潮汕美食等,丰富 " 海洋文化 + 旅游 "" 华侨文化 + 旅游 "" 红色文化 + 旅游 "" 美食文化 + 旅游 " 等旅游产品供给,加强全域旅游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是 " 一业兴、百业旺 " 的综合性产业。去年以来,我市将旅游产业发展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制定出台《汕头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 8 月以来,我市启动全民文化旅游季活动,向重点文旅企业发放省财政统筹安排的疫情专项奖补资金,通过举办 " 惠民之旅 "、"I 汕旅游 " 打卡汕头 vlog 征集大赛、" 汕头美食 " 评选等一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体验,拉动文旅消费回升,有力地促进了疫情后文化旅游市场的提振和复苏。
去年国庆假期,国庆中秋嘉年华系列活动带旺小公园开埠区的客流。特别是去年 10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考察调研期间,深入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步行察看了小公园开埠区街区人文历史风貌,同群众亲切交流。此后,许多市民游客纷纷慕名前往小公园开埠区,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汕考察路线,感悟领袖思想伟力。
此外,借力筹办亚青会的有利契机,我市通过旅游推介会等活动积极向外推介汕头,汕头举办第三届亚青会的消息传遍世界各地,众多游客对汕头的关注度渐高,在目前国内疫情逐步稳定以及疫苗加速普及的背景下,各地游客纷纷选择到汕头旅游。由此可见,汕头旅游市场的红火,是政策红利、市场培育等多方因素融合推动的结果。
观点 2:全域旅游显成效 海岛美食聚人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环境的优化,交通网络的形成," 想走就走 " 不再遥不可及,更多的 " 体验式旅游 " 逐步取代传统的观光旅游,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从淡旺明显走向四季皆宜。紧扣这种趋势,我市深入调研分析,确定目标,推导路径,通过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等关键举措,推进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去年底,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三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汕头市南澳县榜上有名——它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也是目前全国 14 个海岛县(区)中唯一的全岛域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今年来,南澳岛不断在文旅体融合上下功夫," 五一 " 期间首次推出海上运动项目,为登岛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旅游体验。据南澳岛海上运动项目负责人陈润川介绍," 五一 " 假期推出了环岛旅游观光船试运营项目和前江湾水上娱乐试验项目,其中,游客可以在前江湾体验摩托艇、水上飞人、动力冲浪板、帆船等亲海娱乐项目,日均接待游客 3000 人左右。据初步测算," 五一 " 假期南澳岛共接待游客 30.4 万人次,同比增长 58%,实现旅游收入超过 1.15 亿元,同比增长 89.89%。其中海岛特色精品民宿入住率九成以上。南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林汉民表示,下来南澳还会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努力吸引国内外优质高端资产注入,紧抓生态、海洋、康养、旅游 + 体育等发展契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餐饮业也是直接受惠于旅游火爆的行业之一。今年 " 五一 " 期间,汕头美食依然广受游客青睐,不少餐饮企业业绩成倍增长。我市一家餐饮企业负责人蔡锦荣告诉记者," 五一 " 日均营业额比平时增加 5 倍以上。确实,汕头美食闻名天下,大批游客 " 为了一顿饭、来到一座城 " 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真实存在。目前,我市正积极开展 " 世界美食之都 " 创建工作,以期进一步打响汕头美食名片。
观点 3:城市配套为支撑 交通便利是关键
" 这次五一回家一路高速,特别是汕湛高速拉通后,4 个小时就到家了,比以前快了近 1 个小时。" 在广州工作的蔡先生家在潮阳棉北,以前去广州要到海门上高速,现在家门口就是潮阳北出入口。汕湛高速通车后,潮阳、潮南两区的内联外通更紧密,不仅在外的人回家的路更近了,还融入了汕潮揭 " 半小时通勤圈 ",打通了两区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 " 财路 ",按下经济发展 " 加速键 "。
我市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林先生告诉记者,汕头交通条件的改善、出行环境的便利,吸引越来越多的珠三角消费者选择汕头作为旅游目的地。参团游客从广州乘坐大巴到汕头,走汕湛高速比以前节省 30 分钟以上,而且道路平坦、出行舒适,提升了游客体验感。据了解," 五一 " 期间高速免费通行政策让群众出行意愿更强烈,汕湛东高速汕头段车流出现较大增长,车流高峰期出现在 5 月 1 日和 2 日,主要以短途自驾游玩和探亲车流为主。
今年的 " 五一 ",坐落于内海湾之上的 " 明珠 " ——妈屿岛也迎来了大批游客。精心布置的墙绘风光、滨海栈道,给不少外地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让游客能更加舒适地游览海岛风光,妈屿岛不仅增设了有 600 个车位的临时停车场,打造了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还在保洁、景观等方面不断完善。妈屿社区党总支委员许凯波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盘活妈屿的闲置资产,打造更多的旅游景观,进一步加强管理,打响妈屿的旅游品牌。
观点 4:游客口碑须看重 拳头产品待加强
业内专家认为,在成绩面前,汕头更要看清差距,从产业融合、战略统筹等方面着手谋求新突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郑梦婕认为,汕头在打造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宏观上要推动旅游与更多产业的融合,要跟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考虑,不断提升全域旅游的辐射力;微观上,在旅游产品设计中要更加注重点、线、面的有机统一,形成更好的旅游环境。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潘丽辉认为,在新消费形态下,市域级全域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是汕头旅游永葆生命力和发展力的必由之路。后续发展中,要通过推动文旅有机融合,增强城市旅游吸引力;要通过休闲体验业态打造,找准发展着力点,提升旅游产业效益。同时,要加大力度提升旅游发展软环境,真诚友善的本地居民、透明平价的旅游消费价格、高效便捷的旅游公共服务等,均是影响游客感知的重要因素。
广州南斗文旅集团总策划师、中山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景传认为,汕头的美食旅游和海洋市井风情是汕头非常有市场价值的资源,需要打造核心载体去体现。美食旅游方面,建议在小公园建设大排档夜市,打造汕头超级 IP;借助创建 " 世界美食之都 ",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海洋市井风情方面,建议以妈屿岛为抓手,增加海洋风情公共艺术营造,引入休闲度假业态,优化公共交通。此外,他还建议,南澳岛要强化公共交通建设,在观光巴士、骑行绿道、驿站网络方面下足功夫,让游客游得舒心、开心。
汕头日报记者 林蓁 摄影报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