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5-14
深晚报道|千年大足石刻时隔35年再次走进深圳,南山博物馆专题展至8月8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5 月 14 上午,由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南山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联合承办的 " 空谷流响——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 " 展览在南山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通过 79 余件(套)展品,集中呈现大足石刻独特的美学内涵、精湛的雕刻工艺以及先进的文保成果。通过展览不仅可以看到千年以来,工匠们披荆斩棘、呕心沥血开凿石窟的艰辛历程,更能看到当代文博人艰苦卓绝的保护、修复历程。

当天的开幕式,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幸军,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副书记罗晓春,重庆市人民政府驻广东(华南)办事处主任陈小南,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钱虎,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大足石刻博物馆馆长黎方银,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周保民,深圳市南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局长易中文,深圳市南山博物馆馆长戚鑫,著名篆刻大师钟国康等领导和嘉宾出席。

▲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赠南山博物馆大足石刻全集一套(共 11 卷 19 册)

▲南山博物馆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大足石刻,中国石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世界石窟艺术的最后一座丰碑。它延承千年的石窟艺术脉络,用铁凿书写的语言,创新突破宗教仪轨和表现形式,开辟了石窟艺术的新天地,成为继阿旃陀、巴米扬、敦煌、云冈、龙门之后世界石窟艺术的收官之作。它包容儒、释、道,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思想汇融在石像和铭文之中,彰显了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并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生活气息,成为最具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典范。1999 年,大足石刻是继敦煌之后,成为第二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石窟。北有敦煌,南有大足,世界遗产举世瞩目。

周保民在致辞中介绍,本次展览是南山博物馆首次与重庆的博物馆开展合作,引进项目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西南地区佛像石窟艺术精华,展品释迦牟尼佛、观音像和香炉作为三大镇馆之宝悉数亮相,不仅是文物珍宝,也是佛教文化珍宝," 希望我们以此为开端,不断深化在文化领域的合作。"

据悉,大足石刻早已和深圳结缘。早在 1986 年 6 月,大足石刻刚刚对外开放的第六年," 大足石刻艺术展 " 就走进了深圳市国际展览馆。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参观该展览,同是诗人的他即兴题词:" 四川有大足,艺术天下殊。大足行天下,观者感大足。"

35 年后,大足石刻第二次走进深圳。此次展览通过 79 余件(套)展品,集中呈现大足石刻独特的美学内涵、精湛的雕刻工艺以及先进的文保成果。整个展览按照石窟内容进行编排。北山石窟作为 " 美神荟萃 " 的石雕画廊,集中展示了晚唐至两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和特质的流变。开凿于南宋的宝顶山石窟则更具生活情趣,是中国唯一一座有总体构思、内容相互关联的大型事故,造像题材源于佛典,但又广泛涉猎宋代世俗社会,地方特色鲜明,是石窟艺术民族化、世俗化的典范。除佛教造像外,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和大钟寺造像设计儒释道三教融合,极为罕见。

同时本次展览也展示了当代文物保护者修复文物的工具、过程和探究,3D 打印复原的佛像展示出文化传承的效果,让不可移动的文物走向生活,与市民相见。据悉,本次展览自 5 月 14 日展出到 8 月 8 日为止。

深圳晚报记者 曾贤平

相关标签

博物馆 敦煌 重庆 深圳 对外开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