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05-14
电影| 《1921》走进北大 黄轩交出有烟火气的表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将于 7 月 1 日上映的电影《1921》,5 月 13 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拍摄完后的首场发布会。影片监制、导演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主演黄轩、袁文康、王仁君、祖峰等集结亮相。

发布会上,黄建新导演从 " 温度 "、" 广度 "、" 厚度 " 三个层面,畅聊《1921》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上的新尝试,这一次影片选择展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后数月的历史细节,聚焦先辈青年时代,立体、丰满、细腻地塑造人物,还创新地融合谍战元素及国际视角,令当代年轻人有机会 " 身临其境 " 体会百年前同龄人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形势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

黄建新选择有 " 烟火气 " 地描摹先辈青年时代

曾打造过 " 大业三部曲 "《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多部主旋律力作的黄建新导演,这次选择从 " 有烟火气 " 地描摹先辈青年时代的创新视角,来讲述建党故事。与《建党伟业》不同,这次黄建新更关注人物 " 心灵 ",努力去挖掘先辈投身革命的 " 心灵源动力 "。对此戴锦华教授也表示了期待:" 导演是如何找到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细节的方式,让我们重新与那个年代的先辈们相遇,展现他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决绝和创造,是我非常期待的地方。"

为了呈现出 1921 年建党前后的真貌,主创人员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深入挖掘建党前后的珍贵史料。同时,剧组还 1:1 重建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编辑部等上海石库门老建筑,在上海长大的联合导演郑大圣眼中,这样对史实细节的精益求精是必要的:" 黄建新导演在片场反复重申,‘大事不虚,小节不拘’,所以为了尽可能去再现和还原历史‘现场’,我们一寸一寸地用尺子量,复刻搭建了包括各种历史原址的石库门建筑群落,甚至连砖头都是手工铺就,呈现自然错落的起伏。" 无论是重建历史原址,还是狠抓历史细节,都彰显出《1921》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在充实影片 " 厚度 " 上的匠心。

王仁君二次饰演毛泽东,展现他接地气的一面

片中黄轩出演参与 " 一大 " 会议组织和筹备工作的李达,此番是继参演《建党伟业》十年后,与黄建新导演的再度合作,他笑言 " 经常还会想起十年前的情景,比如都是练《国际歌》,这次却是另一个角色了 "。为了贴近角色形象,黄轩在戏中剃完头戴上眼镜,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找到了还原人物的信念感。入组几个月前,他就全情投入地阅读了几乎所有与李达相关的历史资料,研读之余还不断和黄建新导演讨论,达成创作统一。最后他细腻丰富了人物的多面性:" 参与筹备一大会议、出版《共产党》杂志时他很热血,和妻子王会悟天台谈心,为祖国命运担忧他也会落泪,同时也有脾气、有耿直的一面。"

虽然是二次出演毛泽东,这一次王仁君却面临全新挑战,他将诠释此前大银幕上相对鲜见的青年主席形象:" 我在阅读史料,以及和导演深入沟通的过程中,不断梳理创作视角,决定展现他热血、细腻、接地气的一面,比如从湖南来到上海的青涩与新奇。王仁君现场还分享 " 一大代表 " 一起练习《国际歌》的热血澎湃,倍感 " 众人拾柴火焰高 " 的温暖。

《1921》对百年前进步女性群像的描摹,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之一。张婧仪、钟楚曦、周也分享了饰演百年前女性角色的感受," 百年前她们的‘女子力’依然启发着我们,活出自我的美丽 "、" 进步女性为解放妇女运动付出了太多,这样女性互助的精神也鼓舞我们现在的姐妹们,相互守望,共同成长 "…… 百年前独立勇敢的女性力量,直到现在仍然在鼓舞着年轻一代活出自我、实现价值。

新快报记者 聂青

相关标签

黄轩 导演 历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