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了纽约大学海伦 • 古尔德 • 谢帕德艺术史教授爱德华 • 沙利文的最新力作:《美洲现代艺术之路:1910 — 1960 年西半球艺术》,挑战艺术史传统范式,创新性地将艺术置于全球语境下,以全新视角来解读艺术,聚焦跨时空的文化交流,佐以 150 幅经典作品,展现西半球艺术的发展特色。
作者爱德华 • 沙利文是纽约大学海伦 • 古尔德 • 谢帕德艺术史教授,撰写了许多关于 19 世纪、20 世纪美洲和伊比利亚半岛艺术的书籍和论文,对本书所讨论的主题和内容有者比较深厚的研究基础以及独到见解。
爱德华 • 沙利文在本书大胆地描述了 20 世纪上半叶美洲艺术现代化的方式。他并未将现代化视为从一种 " 主义 " 到另一种 " 主义 " 的稳步发展,而是采用比较的方法,从北美洲、加勒比地区、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例子中汲取灵感。作者从西半球的意义上考虑美洲,勾勒出许多艺术故事,专注于不同地区的艺术家们对视觉表达的适应和尝试,以及吸收跨国和国际影响的方式。他展示了这种丰富的多样性如何在美洲各种抽象艺术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而对全世界的艺术产生了影响。
在《美洲现代艺术之路》一书中,作者将美洲艺术的时间线确定为 1910 年至 1960 年,是因为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艺术关键事件,以及社会政治事件均与美洲审美意识的巨大转变有关,并深刻地影响着该地区艺术家的创作意识和探索路径。作者在书中以其明确的构架和理念呈现出整个美洲现代艺术的特殊性、独特的视觉语言、审美和政治关切,在展现出文化差异性的同时,也强调历史发展的标准、模式和形式,并借此突出其多样性和共同点。作者主张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开放性地研究整个美洲的艺术和视觉形式的各种相互关联的现象。
除了丰富的文字阐释,《美洲现代艺术之路》还将重点放在绘画作品上,收集了 150 幅经典作品 ,集中展现西半球艺术特色。这其中既有普通的油画,也有不朽的壁画,画作的尺寸不一。此外,本书还介绍了摄影、雕塑和各种平面艺术,叙述各自割裂又相互关联的历史。在书籍的装帧设计上,为了配合本书现代艺术的主题,本书封面采用撞色、专色设计,强烈的对比色碰撞出火花,形成视觉冲击,激发读者对美洲现代艺术产生共鸣和共情。
此外本书还因为其独特稀缺的艺术价值,得到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至禹的推荐,并亲自作序。周至禹教授写道:" 美洲 20 世纪艺术除去美国之外,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一些艺术发展方向很少为我们所关注、所熟悉,也限于资料的匮乏和翻译的贫瘠,所以,就显出《美洲现代艺术之路》这本著作的价值:有助于中国的艺术读者整体观察和理解 20 世纪上半叶的美洲艺术。本书从作品入手,旁征博引,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生动地介绍了美洲现代艺术的缘起,也表述了它和欧洲现代艺术的关联,呈现了美洲艺术与社会的全景图。"
《美洲现代艺术之路》为读者呈现了一种辛酸而又具有预示意义的现实。正如作者在本书结尾所说:" 本书读者在社会政治领域所经历的现实,将在 20 世纪 10 年代末主导生活的许多方面。"21 世纪的 20 年代,它依然在引起我们的共鸣。
《美洲现代艺术之路:1910 — 1960 年西半球艺术》
[ 美 ] 爱德华 • 沙利文 著
钟萍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1 年 4 月
特约撰稿 宗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