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5 日 7 时 18 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
" 祝融号火星车 " 搭乘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后,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消息传来,祝融立刻火上热搜。
祝融之名来自古代神话,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跨时空的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祝融也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当我们知道了祝融今生的模样时,是不是也会好奇,它的前世在神话中是何样貌?
文脉君从距今约 2000 年的汉画中找到了答案。
火神祝融
在远古时代,每个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神话,并且通过口口相传,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原始人的思想比较单纯,生产力水平又低,他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与变化,就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用超人的、超自然的力量,解释他们不理解的现象和头脑中的悬念,甚至会幻想这种超人的力量能够帮助自己。
虽然在今天看来,有很多是奇思妙想,但从中也能看出古人的思想和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有一些神话被保留了下来,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存在,被今天的我们所看见。
在距今约 2000 年的汉代画像石中,就出现了祝融的身影。
在著名学者张道一所著的《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中,详细记载了祝融。
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古帝。在位于山东嘉祥的汉代 " 武梁祠 " 画像石中,刻有祝融的形象,被写作 " 祝诵 "。
据罗泌《路史 · 前纪》卷八中说 :" 祝诵氏,一日祝龢,是为祝融氏 …… 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
一种说法是,祝融是帝喾时的火官,后人尊他为火神。据《吕氏春秋 · 孟夏》记载 :" 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高诱注 :" 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以后祝融又多与 " 灶君 ( 灶神 ) " 相混称。
另一种说法是,祝融是黄帝的 " 六相 " 之一。《管子 · 五行》说:" 昔者黄帝 …… 得祝融而辩(明察)于南方 …… 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之至也。" 祝融后来成为西周时南方楚国的建立者,死后葬于衡山最高处,那里因此得名祝融峰。今天衡山南岳镇有祝圣寺,就是祝融的纪念地。
武梁祠中祝融画像石的榜题为:" 祝诵氏无所造为,未有耆欲,刑罚未施。"
《金石索》形容祝融 " 冠有两翅,衣不掩膝 ",又说:"《两汉金石记》引《通鉴前编》云,祝诵氏时天下治和,听弇州鸣鸟以为乐歌。以火施化,亦号赤帝。今画两手作抟击状,盖取征伐共工氏事也。"
一起来看看 2000 年前汉代人所刻的祝融长啥样吧。
△火神祝融 。原石在山东嘉祥县武梁祠,此为《金石索》木刻摹本
趁着祝融热搜的当口,文脉君再带着大家通过汉画像石认识一下火神祝融的 " 朋友圈 "。每当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人们会想,是不是神在发怒呢?人们想象出了管理风雨雷电 …… 的多种神灵。
云师
云师即云神,就是兴云之师。屈原有《云中君》篇,便是祭祀云神之作。
汉画像石中的云师形象,都是从口中向外吐云的。
△云师。江苏徐州铜山洪楼村祠堂屋顶坡面
风伯
风伯即风神。《韩非子 · 十过》中说 :" 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蚩尤居前,风伯进扫, 雨师洒道 ……" 由此看来,风伯在蚩尤和黄帝之战中帮助黄帝。
风神还有另一个名字。《楚辞 · 离骚》中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这里的 " 飞廉 " 即神话中的风神。王逸注 :" 飞廉,风伯也。" 洪兴祖补注 :" 应劭曰 : ‘飞廉,神禽,能致风气。’晋灼曰 : ‘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 "
汉武帝时曾在长安建 " 飞廉馆 ",汉明帝时曾铸铜飞廉置上西门外。汉代人以此为吉祥。
△风伯。山东嘉祥县武氏祠后石室第三石(屋顶前坡)
雨师
在古人的想象中,天上向下倒一点水,人间大地上就是一场雨。《山海经 · 大荒北经》说 :"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 ( 纵 ) 大风雨。" 由此看来,风伯和雨师在这里又转而帮助蚩尤了。
在汉代画像石中,表现雨师的画面多和雷公电母在一起。
△风雨雷电图。河南南阳王庄窑场汉墓出土
雷公
鼓声如雷。远古时代的黄帝用夔的皮做成了鼓," 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可以想象,天上发出的雷声,也一定是由专门的神在击鼓。
汉代画像石中表现雷电者多是雷公击鼓,或是一群仙人拉着一串石球在崎岖的地上滚动,借以发出隆隆之声。闪电则是用斧凿击出火花。所谓 " 雷公电母 ",并且以配偶形式出现,可能时代已晚,是唐宋时期了。
《楚辞 · 远游》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奇思的抒情长诗。屈原 " 排空御气,浮游八极 ",惊动了天界,诸神为之相助。连雨师和雷公也来了—— " 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可见,雷公之雷不仅仅是隆隆之声,还包含着一种力量。
△滚石成雷。江苏徐州铜山洪楼祠堂屋顶坡面(局部)
河伯
《楚辞 · 九歌》中有《河伯》篇。河伯是黄河之神,传说大禹治水时把黄河分成九道,所以黄河也称为 " 九河 "。《河伯》为祭神之歌。
自古以来,黄河水灾严重,威不可测,人们对它采取了敬畏而献媚的态度。早在殷商时代的甲骨小辞中就有用活人祭祀 " 河伯 " 的记载,在卜辞中还有 " 河妾 " 的名称,这说明河神娶妻纳妾的恶俗由来已久。
传说 " 羿射河伯 ",将河伯射瞎了一只左眼,就是对此的鄙视。
△河伯出行图。河南南阳王庄窑场汉墓出土
水神
古代的水神很多。左思《吴都赋》曰 :" 汔可休而凯归,揖天吴与阳侯。" 天吴和阳侯都是传说中的水神。诗人李贺《浩歌》写道 :"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可见天吴在治水方面的能力是很大的。
关于天吴,《山海经》中涉及的有两条 :
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 《海外东经》 )
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 《大荒东经》 )
汉代人很推崇水神,将它刻在石头上。
山东嘉祥汉代武氏祠石阙上也有天吴的形象,旁边刻图赞道 :" 天吴八首,更喜迭怒是也。"
杜甫《北征》诗云 :" 天吴与紫凤,颠倒在短褐。" 可见天吴曾被绣在衣服上。
△水神天吴。山东嘉祥县武氏祠东阙南面画像
今天,我们见证了神话照进现实
未来,它又会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话
——祝贺祝融登陆火星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凡 整理
图 | 中华书局提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