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吕洁)1985 年出生的李求超,是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畜牧兽医站站长,也是南京援助墨竹工卡县第九批援藏干部。从 2019 年 6 月起,他赴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开启为期三年的援藏旅程。他吃苦耐劳,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将 " 油菜种植 " 作为突破口,带动 4000 多名种植户增收。2020 年 2 月,他被授予 "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 荣誉称号。近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江苏省委决定,授予李求超江苏 " 最美青年 " 荣誉称号。
△李求超
推广 " 油菜种植 ",带动 4000 多名种植户增收
" 墨竹工卡县,雪域高原天边之乡,是我此前从未踏足,也从未想象会为之奋斗的地方。" 回忆起刚开始援藏的那段时间,李求超感慨万千。2019 年,李求超赴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挂职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负责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工作。初到高原,高反强烈,头晕、呕吐、失眠 …… 在那段艰难的 " 适应期 ",李求超床头放着一个大吸氧瓶,每天还吃着抗高反药。最难受的时候,他也没耽误工作,时常在值班室 24 小时带班。他下定决心:必须克服困难,主动适应,干出点名堂。
下乡调研时,李求超发现田间种的油菜是当地特有品种,且早在 2018 年就申请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种油菜榨出的油营养成分更高,但由于缺乏知名度,在市场上鲜有问津。李求超决定将 " 油菜种植 " 作为墨竹农业产业扶贫的突破口。在他的争取下,墨竹榨油厂很快建成并投产。问题也随之而来: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较少,田间管理欠缺,榨油厂根本 " 吃不饱 "。李求超联合了县净土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模式调整,强化田间管理,并且统一收购,收购价高于市场价。看到家门口可以增收致富,农民的积极性高了,种植规模也逐渐扩大。2020 年,全县共种植墨竹小油菜 2.96 万亩,其中 1.75 万亩 350 万斤油菜籽被净土公司订单收购,收购总价 1295 万元,带动 4000 多名种植户实现增收。
丰收的菜籽送进榨油厂,变成浓香四溢的菜籽油。这么多的菜籽油,销往哪里呢?依靠原来的渠道和市场,短时间内,无法消化这么多成品油。
李求超先想到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南京这个市场。他坚信墨竹工卡县优异的农产品在南京大有可为。李求超开启了一系列操作。结合相关政策,为 " 墨竹小菜籽油 " 拍摄专题宣传片。邀请内地广告公司,对包装精心设计。在南京多个区开展线下消费扶贫展洽会,将 " 墨竹小菜籽油 " 作为重点产品进行展销。他还推动在南京设立首个 " 格桑花开 · 高原直播间 ",上阵直播带货,体验了一把 " 网红 "……
通过一系列 " 擦亮出新 ",墨竹小菜籽油得到南京市民和各部门单位的喜爱和支持,短短一周时间,总采购额达 465 万多元,大大超出了原定的预期。一时间,墨竹小菜籽油在南京成了抢手货。
△李求超
一副热心肠,宁墨两边都是 " 家 "
在援藏之前,李求超在南京市高淳区多个基层单位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吃苦耐劳 "" 热心肠 " 是同事和朋友对他的普遍评价。援藏之后,他更是发挥了自己热心实干的一面。
在墨竹工卡县,他了解到有个 2017 年的项目因为乙方债务问题,拖欠近 20 万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由于时间跨度大,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李求超利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和信访、法院等部门对接,亲自走访取证。得知一些农民工家庭困难担不起诉讼费,他还主动为他们申请法律援助。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案件已进入法院审判程序,农民工也将很快拿到他们的工资。
李求超常说:" 南京高淳是我的老家,墨竹工卡县是我的新家。两边都是家,把两个‘家’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是我的责任。"
2020 年 " 南京墨竹周 ",是第九批援藏南京工作组在南京筹备的活动,由于工作量大,经常要加班到很晚。李求超本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好好和家人团聚,但他为了工作便利,和工作人员一起住了一周,到后面有了空闲才回家。他的家人也曾 " 抱怨 " 说:" 你好容易到了南京,结果还是像没回来一样。" 李求超告诉家人:" 在南京主场,我是南京人,更应该以身作则,带头把工作做好,这才能体现‘宁墨一家亲,藏汉心连心’嘛!"
受访者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