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5-20
一块屏幕加一张地图搞定所有!探访南京过江隧道“超级大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5 月 16 日 20:45,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夹江隧道内,一辆小货车起火自燃。南京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指挥调度中心发现后,4 分钟即赶到现场处置,25 分钟左右,起火货车就被拖离。水下隧道内,如何做到如此迅速反应、快速救援?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了南京 " 两隧一桥 " 的超级大脑——南京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指挥调度中心。

出了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北出口,就有一处小楼,这里藏着南京两条长江水下隧道,以及新落成的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和夹江隧道的日常运营管理以及快速救援的秘密。

" 这是应天大街长江隧道今天的通行量,27806 辆,这里是我们今天处置的事件以及清排障车辆。" 当天上午 10 点多,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引起了记者的好奇。现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就是南京交通运营管理集团自主研发,并于 2020 年 6 月正式投用的过江隧道运营指挥调度系统,通过调度中心内的这块屏幕和地图就可查看所辖过江通道的全程通行状况,堪比 " 上帝视角 "。

" 这套系统内嵌了约 13 大类、900 个工况的标准化处理预案,一旦有相应的交通事件发生,可实现‘点对点’的精确化资源调配、可视化指挥调度。" 该负责人介绍,运营指挥调度系统是过江隧道的 " 超级大脑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 " 一键处置 " 按钮。也就是说,如果有交通事故发生,调度员只需确认交通事故的发生位置、事故类型等信息,按下这个按钮,系统就会根据这些信息自动匹配相关操作流程,后续实施跟踪监控视频、调度巡视车与清障车、修改隧道内情报板和广播等操作。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 " 两隧一桥 " 日均通行量高达 24 万辆,面对超负荷的车流量,救援和运营养护工作更为艰巨。南京交通运营管理集团依托 5G 网络、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积极探索过江通道智慧运营,建设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和管养信息化系统,将各通道应急救援力量相互调配、互为补充。同时,不断完善 " 一隧多方 " 常态化联动应急处置机制,通过不断的模拟推演、实战演练,提升各单位协同作战、联动处置能力。加大过江隧道安全通行与逃生自救知识宣传,提高交通参与者预防与自救能力,共同保障交通安全。

(南京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指挥调度中心供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