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宋经纬 文 / 摄)梅绽金陵,礼赞百年。5 月 22 日,中国戏剧奖 · 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获奖者座谈会在南京举办。在刚刚结束的第 30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 24 届曹禺剧本奖颁奖晚会中,来自全国的 15 位名角、6 位优秀编剧荣获殊荣,获奖者们纷纷表示,这次获奖对是他们演艺或写作事业的褒奖,更是一种鞭策与责任,要感恩人民、服务人民,让 " 梅花 " 花香不断。
△ 座谈会现场
戏曲深入城市角落,家门口享文化大餐
秦淮乌衣巷中,越剧《乌衣巷》柔美悠扬;溧水区胭脂河上,京剧《胭脂河》高昂热情;李香君故居旁,一曲越剧《桃花扇》,瞬间穿越百年前的秦淮河上 …… 早在 2020 年梅花盛开时,南京就推出了 " 梅绽金陵 " 展演季活动,精彩纷呈。2021 年梅花节开启后,一边是花期正好云蒸霞蔚,一边是戏曲婉转引人入胜,赏梅听戏更成为独特风景。
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联主席陈勇在座谈会上说,在南京,各类文艺活动已融入市民生活,深入城市各个角落。南京作为世界 " 文学之都 ",拥有着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涵盖老中青少全年龄层的票友。2020 年," 梅绽金陵——戏曲票友大‘晒’ " 活动中,酷爱戏曲、身怀绝活的票友热情参与,引发戏曲热潮。" 这项活动给广大戏剧爱好者提供了展演的平台,用文艺赋能城市,让戏剧融入生活。"
本届梅花奖从 5 月 8 日开幕到 5 月 21 日闭幕,两周的时间内,南京共举办了各类活动 50 多场,有付出必有收获。" 参加本届梅花奖竞演的演员和主创,在这个过程当中,跟市民交流,向市民传递梅花精神,让市民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扩大了戏剧梅花奖在南京的影响力,更为南京厚植戏剧传承发展的土壤。" 陈勇说,希望 " 梅花 " 盛宴在南京永不落幕,历久弥 " 香 "。
让作品更接地气,贴近人民生活
座谈会上,15 位新晋 " 梅花 ":楼胜(婺剧)、杨少彭(京剧)、黄齐峰(京剧)、李晓旭(越剧)、黄艳艳(莆仙戏)、杨升娟(秦腔)、彭庆华(粤剧)、张璇(京剧)、吴美莲(黄梅戏)、熊明霞(京剧)、余维刚(楚剧)、伍思亭(桂剧)、张燕(川剧)、涂松岩(话剧)、王丽达(歌剧),5 位曹禺剧本奖获得者:王宝社、吴傲君、喻荣军、罗周、冯必烈(冯柏铭合作),以及众多评委专家,分别就 " 感恩人民,服务人民 " 做了主题发言。
在参评剧目话剧《人间烟火》中饰演基层党员干部的演员涂松岩,深有感触。" 如何来讲述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故事,说实话,在刚刚接触这个剧本的时候,我是有一定顾虑的。因为要把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对我有一定的挑战。" 在前期采风中,涂松岩看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不容易,炎炎烈日,挨家挨户帮助棚户改造区居民解决问题,做搬迁工作。" 那一刻,这个党员干部的形象在我心中出现了,没有多余的话,就是沉到人民身边,与人民在一起。"
编剧吴傲君,年近八十,写了一辈子戏的他,对于这次写戏深有体会。" 我想写戏没有什么好招,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更不会说一些高超的哲学,我想写戏就是把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心里话编到我们的戏里,再拿给老百姓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很有意义的事。"
学会 " 闹中取静 ",自成引力
梅花奖虽已落幕,但对于获奖者的征途才刚刚开始。座谈会最后,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对所有获奖者提出了五点希望:
" 第一点希望就是学会闹中取静。" 陈彦说,一个艺术家想要持续发展,最大法则就是 " 闹中取静 "。学会很快从这种荣誉中走出来,多多自我思考发现问题,不满足于现状。
第二点 " 加强定力 "。定力是作家艺术家可能达到某种高度的压舱石,一定要把自己的双脚压住,让思想飞升,学会对抗时间。" 我觉得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是需要比较大的胸怀,比较长远的眼光和格局。" 陈彦说。
第三点 " 形成引力 "。这是一个生命精彩纷呈的时代,由于新传媒的力量,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陈彦表示:"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被一些事牵引着,而我们的艺术家也要有一种牵引力。牵引力越大,对国家对历史的贡献也就越大。"
第四点 " 涵养魅力 "。多向自己的榜样看齐,向前辈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涵养和魅力。
最后一点是 " 擦亮品牌 "。" 这些大奖绝不是什么‘封神榜’,而是提供更大更广阔的舞台让大家更快成长。从脚下做起,从点点滴滴开始,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有更多伟大的艺术家。" 陈彦表示,希望在座的艺术家找到自己生命的突破口,从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属于中国戏剧的艺术天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