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1-05-22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采访团走进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感受真理的“甜滋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5 月 17 日,由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以及党史专家组成的 "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 " 大型主题采访团,来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聆听建党故事,重温红色记忆。

坐落于南湖之畔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于 1959 年 10 月,是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的宣传、保护、管理机构。青灰的外墙,高耸的檐柱,门楣上行书 " 南湖革命纪念馆 "7 个金色大字,由邓小平 1985 年在北京题写。

清晨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游人如织,前来参观的旅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峥嵘岁月。如今,南湖革命纪念馆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文明单位,迎来五湖四海的瞻仰者。

" 我是杭州人,第一次来到嘉兴,虽然说书本上都学习过相关知识,但是,能来到实地参观,让我们身临其境,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精神熏陶。" 从杭州前来旅游的潘海峰说,今年是建党一百年,公司组织来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让年轻一辈瞻仰红船精神,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忘初心,永远奋斗。

" 吃着南湖边的鱼米长大,作为本地人,我感到无比光荣。" 对于在南湖边长大的骆先生来说,生在嘉兴,长在嘉兴,这是一种自豪,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这对于嘉兴来说,是永远的精神财富。骆先生说:"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今天就组织一些老人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他们比我们年轻人要了解得多,如今再次来到纪念馆,对他们来说,就是温故而知新,对我们后辈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里,有一份非常珍贵的文物——《共产党宣言》。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0 年 8 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而这背后,有一个很 " 甜 " 的故事。

" 这份共产党宣言,是陈望道在 1920 年翻译的,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的珍贵文物。" 南湖革命纪念馆副馆长李允说。

1920 年春节,陈望道回到家乡义乌,躲在分水塘村一间破旧的柴屋里,专注翻译《共产党宣言》。" 他母亲看他翻译太辛苦,就给他端来了粽子和红糖,让他蘸着吃。" 李允讲述到,但是陈望道翻译特别投入,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了,嘴上都是黑的。

" 粽子好不好吃?够不够甜?"

" 够甜了,够甜了。"

他母亲看着他满脸墨汁,便问他。后来,陈望道蘸着墨汁吃粽子的故事,流传至今。

" 在纪念馆里,与中共一大密切相关的还有其它一些珍贵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 据李允介绍,1921 年 7 月,正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而被迫休会,会议最后一天,代表们紧急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条游船上完成了议程,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岁月拂尘,南湖革命纪念馆,静静矗立在南湖之畔,向世人讲述中国共产党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李黎明 郑宇潇

贵阳广播电视台:何旭 陈丽娟 虎俞均 解先瑜 李军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