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网络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关键技术之一,5G 将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同时,5G 规模化推进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 5G 网络发展领先。" 在日前举行的 2021 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在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声明的 5G 标准必要专利中,我国企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先。5G 正加快融入千行百业,助力其数字化转型。
最大规模商用网络建成
" 截至 3 月底,我国累计建成 5G 基站 81.9 万个,占全球 70% 以上,5G 终端连接数超过 2.8 亿,全球最大规模 5G 商用网络已在中国建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已完成 5G 独立组网规模部署,为行业应用奠定良好网络基础。
5G 网络催生出的新应用新场景,将拉动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等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持续创新。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纷纷看好云计算与数据中心市场。2020 年,数据中心建设投资达 3000 亿元,未来 3 年,这一数字将增至 1.4 万亿元——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表明,未来数据中心产业将是一片蓝海。
"5G 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将有力提升我国产业数字化水平,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 2025 年,5G 将带动 1.2 万亿元的网络建设投资,产生 8 万亿元相关信息消费,直接带来经济增加值 2.93 万亿元。" 刘烈宏表示。
5G 网络质量和终端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中国信通院 5G 云测平台实测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 5G 用户体验下载速度为 374.2Mbps,上传速率为 31.4Mbps,均为 4G 的 10 倍以上。国际测速机构 3 月份数据显示,我国移动网络速率在全球排名第 4 位,固定宽带速率在全球排名第 16 位。
行业产业应用陆续落地
" 目前,我国 5G 融合应用已经迈过创意阶段开始落地,有近 1300 个‘绽放杯’大赛参赛项目实现商用。" 王志勤介绍,在工厂、医疗等领域已构建有望规模商用的应用场景,并形成以运营商、行业服务商、行业客户为主导的商业合作模式。
在制造业生产环节,5G 与超高清视频、传感器、控制系统等结合,完成质量检测、AGV(自动导航车)运输、生产数据实时监测等,助力提质增效。"5G 凭借其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完成许多以前无法实现的工作。" 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联塑智慧工厂内,联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黄金朝介绍,公司 2019 年与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共同打造管道建材制造业 "5G+ 智能制造 " 应用标杆项目。
由于联塑生产的建材管道产品广泛应用于水、电、煤、通信等地下封闭场景,更是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超级工程背后的 " 潜行者 ",因此,对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能要求极高。" 以前,我们都是人工判断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效率低、易出错。如今,高清摄像头拍摄的管道和金属件切面图像,通过 5G 网络传到云端,辅以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快速计算出产品缺陷检测结果,有效提高产品良率。" 黄金朝表示。
" 以前,工厂内的 AGV 是通过 WiFi 连接,有时会受到电磁干扰,而且小车在经过不同无线接入点时容易出现网络连接不稳定问题,导致车辆停顿,影响运输效率。" 广东移动佛山分公司 5G 应用模块产品总监余梦影介绍,5G 可以为移动中的 AGV 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运行环境,让其与全自动工序无缝配合,产品分拣更快。
在医疗领域,远程会诊、移动监护、5G 救护车已经在各级诊疗机构从试验走向临床。在海南省海口市美德村村卫生室,前来就诊的村民告诉记者,过去看病总要往乡镇医院跑,甚至还要到市级医院去,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耽误病情。如今,村卫生室的医生利用 5G 网络、远程医疗平台和工作站一体机,就能将身体检查结果远程连接到上级医院挂号进行实时诊断。
" 我们对海南省 7 家三甲医院、18 个市县的县级医院、340 家乡镇级医疗机构和 2693 家村卫生室进行了 5G 智慧化升级。在 6 家三甲医院,分别设置了远程诊断中心,通过 5G 网络与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远程诊断,让患者不进城就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海南联通交付中心负责人范永安说。
短板不足需要尽快补齐
" 虽然 5G 发展已经完成了从 0 到 1 的跨越,但接下来如何实现从 1 到 N 的推广复制,还要经历非常艰难的过程。" 王志勤坦言,在商用层面,需求侧仍然认为 5G 网络使用成本高、终端设备价格昂贵,而供给侧却碍于行业需求碎片化严重,许多应用定制化程度较高,仍停留在 " 样板间 " 阶段,投入产出比低,商业模式不清晰,一时间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
" 目前我国 5G 行业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进一步将技术与场景适配,从而实现规模复制。" 王志勤建议,要加快构建 5G 应用标准,完成行业间协议互通、标准互认;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网络建设,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持续研发创新,突破技术和产业化瓶颈,推动 5G 终端产品走向成熟 ……
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兼职教授葛颀认为,5G 的大带宽、低时延和海量接入能力,实现了移动通信从面向个人服务的专用技术向面向千行百业的通用技术的转型,充分显示了 5G 作为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潜力和能力。与专用技术重在功能和性能不同,通用技术的应用推广更为关键的是成本和效益。
" 只有客户用得起的通用技术,才是真正的好技术。5G 基站采购成本高、运维电费贵和应用数字化集成难等需要尽快突破,才有可能真正改变社会。" 葛颀说。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丨经济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