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
在 " 杂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院士的告别仪式上
人们手捧花束
送袁爷爷最后一程
袁隆平院士一生只做一件事
专注杂交水稻
让 14 亿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
你知道水稻在中国是如何爬上餐桌
走进千家万户的吗?
让我们用考古的方式来还原一粒水稻种子的成长经过
一粒稻米
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
究竟是谁成功发现和驯化了水稻
神话记载
这一切归功于神农氏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
相传有次,他看见一只红鸟
衔着一串像种子的东西
围住他飞了三圈
神农氏认为
这必定是天帝送来的食物种子
遂把种子埋在土里
待得秋天成熟
神农氏
但神话毕竟是神话
我们国家的水稻种植
远远早于神农氏的时代
仅在江苏一省
就发现了 10 多处
5000 年前的稻作遗址
说神农驯化了水稻
泰州、盐城、连云港人都不服了
因为 5000 年前
他们家乡的水稻早已遍地开花
距今 5500 年
江苏蒋庄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泰州兴化与盐城东台的交界处,还曾入选 2015 年度 " 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表示,蒋庄遗址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对于 " 良渚国 " 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考古发掘时,考古队员找到了炭化稻、菱角、桃核、葫芦籽、甜瓜籽和芡实。
从出土的水稻遗存分析来看,新石器时代末期区域内的水稻已经完成驯化,稻作农业在各个聚落的生计中比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连云港藤花落遗址在发掘时更首次发现了龙山时期的水田遗迹,由水田、水沟和水坑等组成,有的还发现有水口或沟边的道路,反映了耕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蒋庄遗址出土的炭化稻
听完上面的说法
苏州人表示不服
距今 6000 年
位于苏州唯亭镇东北 2 公里处,北距阳澄湖 650 米处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因中心有 " 草鞋山 " 土墩而得名。
1993 年,这处遗址中发现了一块马家浜时期(距今 6000 年)的稻田。
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才林介绍,草鞋山遗址的稻田沿河而设,面积很小一两平方,或三五平方,产量很低。农田遗迹中水口、水路、水井等设施一应俱全,反映了当时至少存在以水井为水源的灌溉系统。
王才林推测,6000 多年前的这块水稻田上,有可能最开始长了一些野生稻,随着人们的介入,开始人工驯化水稻,这里的水稻类型是粳稻。当时人们没有水牛犁地,只能靠人工。" 我们在古稻田里发现了很多脚印。"
这个阶段,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个体驯化性征渐强,水稻已经逐渐成为江苏先民最重要的植物性食物来源,稻作农业也逐步发展成为区域内主体农业生产内容。
苏州草鞋山遗址
" 不就是 6000 年嘛!"
有着 7000 年种植历史的
扬州高邮龙虬庄遗址有话要说
距今 7000 年
龙虬庄遗址位于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北首,是江淮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一处具有代表性的村落遗址。
1994 年 2 月至 4 月,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们在对龙虬庄遗址进行第三次发掘时,在四个文化层中浮选出 4000 多粒炭化稻。
出土时,炭化稻全部在土里,上面的颗粒大而饱满,越往下越小而杂乱,充分展示了水稻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的驯化过程。
有关专家对这些炭化稻进行了科学鉴定和分析研究,认为所有的炭化稻均为人工栽培稻。
这也说明龙虬人在距今 7000 年至 5500 年之间,已经从事人工栽培水稻,其稻作农业经济延续了 1500 年之久。
炭化稻
还有更早的吗?
有!
在距今 8000 多年前
宿迁泗洪县居民
就已经吃上了人工驯化的稻谷
距今 8000 年
顺山集遗址位于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西南,韩井遗址距离顺山集遗址约莫 4 公里。在这两处遗址中,都发现了碳化稻颗粒。
其中,在顺山集遗址中的陶器和石器上,研究人员提取到了稻属植物的淀粉颗粒,还从土壤中提取到了来自水稻叶子和稻壳上的植硅体。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吴文婉博士介绍,这些植硅体里以偏粳型为主,水稻既有野生稻的特征,也有驯化稻的特征。此时期的水稻还处于早期驯化阶段。
韩井遗址出土了炭化稻米,还发现了一处由洼地和多条水沟组成的稻田遗迹,这是江苏地区、也是国内目前最早的稻田遗迹。
这个时期,人们大量依赖于攫取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资源,水稻还没有成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
顺山集遗址的稻属植硅体
韩井遗址稻田遗迹
神农是谁?长什么样子?
诸多古籍里记载的神农
到底是同一个人吗?
今天已经不可考了
事实上,每一位为这个民族吃饭问题
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
都是神农!
他们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字
在战国,他叫许行
在北魏,他叫贾思勰
在明代,他叫徐光启
而在我们这个时代
他叫袁隆平
谨以此文
致敬这片热土上的 " 神农 " 们!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
联合推出 " 江苏文脉 " 微信公众号 ↓↓↓
长按即可关注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胡玉梅 王子扬 李艺蘅
图 | 现代快报资料图,中国科协及受访者供图
来源:江苏文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