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5-26
百年辉煌 E心向党丨生态保育青年团队:在这片湿地续写与丹顶鹤的真实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 / 文 刘畅 / 摄)"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传唱着我国首位环保烈士、驯鹤姑娘徐秀娟的故事。她倾心牵挂的事业没有就此划上终点。在她奉献过的地方——江苏盐城,生态保育青年团队的这群年轻人与鸟共生,与林共长,不断续写着崭新的故事。

△丹顶鹤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地处江淮平原,拥有 582 公里的海岸线,广阔的淤泥质潮滩形成了中国沿海最大的一块滩涂湿地。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有 600 到 800 只,是我国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也是国际濒危物种黑嘴鸥的重要繁殖地。在这里,有一支 13 人的生态保育青年团队坚守多年,与鸟共生、与林共长。不久前,他们荣获第 16 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张亚楠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育青年团队成员张亚楠告诉记者,团队主要负责鸟类监测、丹顶鹤繁育等工作。" 丹顶鹤属于濒危物种,野生种群全球仅有 2000 只左右,人工繁育丹顶鹤主要为了防止物种消失灭绝。近年来团队一直在做野化放归研究,希望人工繁育的丹顶鹤可以适应大自然,实现自主迁徙。"

△丹顶鹤

在丹顶鹤的人工繁育上,工作人员付出了全方位的关心。团队中的老大哥陈卫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尤其是小鹤更需要特别关照。调控温度、湿度,定时定量喂水喂料,清理粪便等,几乎 24 小时不能离人。" 人工育雏过程中常有各类疾病发生,K 形腿便是其中之一。得了这种病的幼鹤,腿部行走和站立困难,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死亡。陈卫华告诉记者,有一次,一只出生仅 40 天的雏鹤变成了 K 形腿,他们在雏鹤两腿脚趾之间使用布带连接固定,陪护了整整一周,直至雏鹤能站立。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团队的努力下,2018 年以来,保护区人工繁育丹顶鹤成活数量连年创新高,目前已成功孵化育雏 130 只。不久前,团队工作人员还在野外发现了两只成功孵化的雏鹤,这也是连续 5 年在保护区内发现丹顶鹤繁殖成功。"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明显看到鸟类种类增加了,鸟类的数量也在增加。一些名稀物种,这些年也会到盐城沿海来越冬。" 张亚楠介绍,如今每年飞临保护区的鸟类多达百万只。

△李征浩

对于目前住在盐城市区的李征浩来说,他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有三个小时左右。但对于这样一份工作,李征浩用 " 福利 " 来形容。" 有许多游客,他们带着很贵重的相机,带着价格不菲的望远镜,开车来我们这儿看鸟。我们不需要,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监测鸟类。" 提起在保护区内观测到的一个个可爱的小生灵,李征浩如数家珍。" 勺嘴鹬这个小鸟很有意思,嘴巴像个小勺子,非常可爱。还有像白琵鹭,捕食的时候嘴巴一甩一甩的。绿翅鸭叫这个名字其实不光是翅膀上有一块绿斑,公鸭子头上还有一块绿色的羽毛 ……"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育青年团队

这支平均年龄 34 岁,队内成员最小年龄 26 岁的生态保育团队牺牲了数不清的节假日、休息时间,错过了许多次的团聚,一直以来坚守在此。他们继续做着徐秀娟的丹顶鹤保护事业,助力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遗,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创造丹顶鹤人工繁育数量连年新高,鸟类监测与研究成果丰硕,国内首次开展风电场鸟类雷达监测,首次开发鸟类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系统,参与编写湿地科普教材《盐城湿地我的家》,将生态保护的理念植根于广大青少年心中。

相关标签

丹顶鹤 盐城 江苏 江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