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6 日,在长江常州段的录安洲,新时代文明实践 " 长江一号 " 隆重揭牌。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覆盖,常州海事局与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延伸到长江上,通过法治科普、文化活动,向全社会传播长江大保护理念,共同用 " 志愿红 " 守护 " 生态蓝 ",共绘美丽长江新画卷。
" 长江一号 " 揭牌,开启新一轮 " 长江大保护 " 文明实践
5 月 26 日上午,长江常州段的录安洲江堤上,红色 "1" 字锚型标识在水天一色间显得特别醒目。江边停泊着一艘白色趸船,它是常州海事局与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共同搭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新阵地—— " 长江一号 "。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长江一号 "
当天上午,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葛莱,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涛为 " 长江一号 " 揭牌;江苏海事局二级巡视员郑跃峰,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为长江大保护的志愿者团队代表们授旗,号召社会各界一齐参与,共同呵护长江沿线环境。
△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葛莱(左)和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涛(右)为 " 长江一号 " 揭牌
据悉,从今年 3 月 " 长江一号 " 在此停泊开始,海事部门把这里打造成了水上学习基地,一堂堂生动的水上党史课,一堂堂微普法课吸引了众多走南闯北船民的参与。
△ 江苏海事局二级巡视员郑跃峰(左一)和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右一)为志愿者团队代表授旗
这里也是长江大保护的志愿者驿站,一面面鲜艳志愿者队旗,一个个志愿者队徽,展示了这些志愿服务队伍在长江大保护中点滴实践。
这里还是长江文化的展示馆,从奔牛大运河到渡江战役、潘墅战役,讲述常州高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来到这里的志愿者、大桥建设者、居民朋友们还可以通过有声书,聆听小小志愿者朗读长江赞歌,观赏长江主题的红色影片巡映,在 " 时光慢邮 " 投递一份手绘长江明信片。
△ 生态复绿后的长江常州段
这里也是水环境科普基地,不仅有长江物种科普知识介绍、水生动物标本,还有污泥焚烧厂工艺流程展示,号召着广大青少年踊跃参与生态文明实践。
今后," 长江 1 号 " 将开展常态化和预约制的志愿活动,为社会大众和志愿者了解和参与长江大保护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和帮助。
△ 常州二实小开展长江大保护体验式教育活动 通讯员供图
" 长江一号 " 将被打造成优秀的长江大保护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势必也将成为长江边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用 " 党建红 " 守护 " 生态蓝 "
为更好地唱响新时代的 " 长江之歌 ",常州高新区 ( 新北区 ) 全力做好长江大保护宣传,引领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到长江大保护工作中。
常州海事局 " 江海志愿者 " 服务队的志愿者目前已从 20 多人壮大到了 80 人。从爱心帮扶、抢险救灾、道德讲堂宣讲、水上安全知识宣教,到建立常泰长江大桥党员突击队、防污染检查青年突击队、汛期安全青年突击队,志愿者们一直活跃在文明传播、文明实践的战线上。
由退役军人护江巡查队、春江护渔队、" 蓝手套 " 志愿服务队、春江微公益志愿服务队等 42 家单位组建的长江大保护 258 党建联盟,建起了长江大保护的志愿服务战线。"258" 这个数字寓意共同爱护长江常州段 25.8 公里岸线。
记者了解到,常州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基地已经成为长江大保护网红学习打卡地。基地墙上张贴着的 " 喜看家乡变化走近长江大保护 "、" 万里长江美在滨江 "、" 政企同心益企同行 " 等百余场公益活动的照片,让大家感受到了常州市民的爱江护江之心。
目前,该志愿服务基地已初步形成了 " 品牌化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 的工作格局,围绕 " 两大目标、五类平台、八项机制 " 运行模式,常态化开展 " 理论宣讲 "" 护渔护江 "" 环保公益 " 等志愿活动,为持续推进沿江特色示范段建设,引领带动沿江整体环境修复提升,努力建成长江流域 " 最美岸线 ",贡献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力量。
应绿尽绿,高标准构建沿江生态缓冲带
常隆化工是一家位于长江边的老农药厂,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将其作为腾退的第一家化工企业,打响破解 " 化工围江 " 的第一枪。如今,昔日的化工厂已经成了常州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厂区改造成了 300 多亩的滨江绿地。曾经的污泥滩成功 " 变身 " 后,鸟鸣啾啾,花香四溢,一条绿色的风光带沿着江堤铺展开来。
记者了解到,围绕常州市委提出的 " 破解化工围江、打造常州样板 " 这一目标,高新区(新北区)把 " 长江大保护 " 作为全区一号工程和首要任务,实现了沿江 1 公里范围内所有危化企业的全部 " 清零 "。在去年 12 月 1 日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常州被中央点名表扬,指出 "2016 年以来,是常州市滨江化工园区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数量最多、解决问题力度最大的时期 "。
高新区(新北区)同时高标准构建沿江生态缓冲带。目前,沿江 300 米范围内生态复绿和景观湿地系统已经建成,滨江十里绿廊、新龙生态林十公里森林、高铁沿线十里公园三大生态屏障,将与建设中的澡港河滨水生态景观带、德胜河美丽江村、新孟河生态廊道构筑成 " 三纵三横 " 的生态体系。今年五一假期全线开放的新龙生态林成为常州迈向 " 碳中和 "、响应长江大保护战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又一生动范本。
化工企业减量之后,产业结构怎么调、经济质量怎么提?对此,高新区(新北区)在毫不动摇做好 " 无效供给、低端产能 " 的减法同时,积极做好 " 高端产业、绿色产业 " 的加法。围绕 " 绿色 " 这个主题,当地坚持产业链发展,明确了新材料、新医药两条主线,放大化工园区稀缺资源价值,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带动性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新项目。预计到 " 十四五 " 末,园区绿色主导化工总产值将超 500 亿元,亩均税收将达 30 万元。
为争创 " 典范性全国文明城市 " 加码
近年来,高新区(新北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搭建教育服务、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着力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涌现出一大批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和身边好人,累计获评常州好人 131 人次、江苏好人 11 人次、中国好人 13 人次,获评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 2 人次、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 19 人次,连续五年获评 " 感动中国 · 江苏十大人物 " 荣誉,为常州 2020 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 " 四连冠 " 和地级市全国前十贡献了高新力量。去年,高新区(新北区)全年度文明城市测评综合得分和高质量考核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也均荣列全市第一。
高新区(新北区)近年来大力推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村强民富,景美人和 " 的美丽乡村新画卷铺展开来。在此过程中,高新区(新北区)将营造文明乡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高新区(新北区)以 " 六专题一实践 " 和 " 七个一百 " 系列活动为重点,在全社会营造 "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 的浓厚氛围。
2021 年,高新区(新北区)制定了《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把典范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列入全区 30 个专班工作之一,列出 40 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为全区 " 十四五 " 期间社会文明程度的新提高奋力再谱新篇、再立新功。
通讯员 任建 常新宣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葛小林 刘国庆 / 文 施向辉 刘畅 邹嘉丞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