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元老级指挥家、作曲家,深圳交响乐事业奠基人、深圳交响乐团首任首席指挥姚关荣,5 月 26 日清晨在深圳家中因病辞世,享年 85 岁。深圳交响乐团当天发布讣告,沉痛悼念。
姚公生平
姚关荣,原籍浙江宁波,1936 年出生于武汉,后随父母移居上海,1954 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61 年毕业于民主德国莱比锡高等音乐学院指挥系的他,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公派赴欧洲留学的指挥家,那个年代中国有欧洲留学背景的指挥家凤毛麟角,真正国宝级人才。
在中国音乐界,他创造了多项世界级个人第一:第一位率领中国乐团登上柏林爱乐音乐厅、布拉格斯美塔那音乐厅和纽伦堡名歌手音乐厅的中国音乐家;执棒过 200 多部电影音乐,其中家喻户晓的《地道战》视听人数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据他后来回忆,1980 年的一天,自己还在中央新影乐团就职,中央乐团副团长带来一位文化部翻译,简单通知他 " 明早 7 点飞西德指挥,曲目全是中国作品,有没有问题?" 考虑了 1 分钟,姚关荣立下军令状 " 保证完成任务 "。随后,马不停蹄去王府井百货大楼买了两套西装,下午 4 点赶到大使馆办了签证,这一走就是两个月。作为新时期第一个派往国外的指挥家,姚关荣与德国乐团合作演出大型交响乐音乐会,现场指挥《与中国相见》,并向全欧洲实况播放,盛况空前,姚关荣被盛赞拥有 " 欧洲一流的指挥水平。"
退而不休的姚关荣曾说 " 交响乐是我的生命 ",夕阳红的年纪,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交响人生,弹琴、育人、写书。为了著述有近 400 页谱子的《· 配器法 · 笔记》,几乎废寝忘食,他说:" 这些年很多不同的流派进入交响乐,出现很多好的作品,我认为光有 100 多年前的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融合最新的手法、技巧。所以我选用 101 个交响乐片段例子,通俗易懂地解析和普及交响乐,这本书贴钱我也要做出来,希望拿到国际上时,有人说中国人把交响乐事业又推进了一步。"
结缘深圳
姚关荣不仅是中国电影音乐指挥的奠基人之一,还是深圳交响乐事业的奠基人。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年过半百的他毅然决定南下深圳,担任特区交响乐团(后更名为深圳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可以说,他是深圳特区的音乐拓荒者、领头羊,后半生心血都倾注在深圳交响乐事业上,带领深交发展壮大,逐步走向国际舞台。
提及这次 " 冲动 ",姚关荣曾坦言," 那时深交刚起步,乐手加起来才二三十人,但我听说深圳市领导指示要建立百人交响乐团,本能告诉我,一把手重视交响乐就有戏,我就决定了一定要去深圳闯一闯,实现音乐梦想,我连原单位分配的房子都退了,户口也不要了。有人问我会不会后悔,我一辈子不吃后悔药,那是最没出息的人。"
深圳没有让姚关荣失望,姚关荣也用全部的才华和热情回报这座城市,交响乐渐渐成为展示深圳城市魅力的一张名片。2016 年,姚关荣以 80 岁高龄登上舞台,指挥深交演绎 " 贝九 "(贝多芬《d 小调第九》交响曲)并取得巨大成功,谢幕时台下如雷掌声是对这位老艺术家最诚挚的敬意。
业界同悲
念及姚老这位昔日老领导,深交团长聂冰和同事们哀惋不已, " 他是一个单纯、纯粹的艺术家,他有着对交响乐坚定的信念和热爱,对深圳交响乐团、乃至深圳交响乐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陆续收到消息的中国音乐界人士、本土资深乐迷也都为一代艺术家的逝去心痛。
深圳知名乐评人辜晓进是最早得知姚老去世消息的友人之一。据他透露,姚老师昨晨在家中与远在加拿大的儿子视频通话时,忽然躺了下去,儿子发现爸爸异样,忙急呼妈妈,已难回天,疑心脏病发作所致。忆及相交岁月,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今年 3 月 5 日的深圳音乐厅,一同欣赏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后深交首场线下音乐会(张国勇指挥),并合影留念。令其郁郁的是,上周三刚收到姚老寄的新著《配器法 · 笔记》,还没来得及为该著作评,斯人已故,心情痛哉。
记者手记
2016 年,深晚记者有幸在姚老家中采访。虽已年过八旬,但老爷子神采飞扬。当天为配合《深圳晚报》" 影像家谱 " 专栏拍摄,他站在客厅,拿着小梳子,让太太帮着看看自己刚捯饬的发型精不精神,典型的海派男人,精致入微。他指着锃亮的新皮鞋,告诉记者 " 这双鞋是我在加拿大花 300 加元买的,意大利原装 ",几天后将穿着这双鞋登上深圳音乐厅,举行 " 荣辉 " 姚关荣艺术成就专场音乐会," 上台的形象,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