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分子抓住 13 岁左右的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有一定消费能力、且有机会使用父母手机等特点,催生出新型诈骗手法,真让人防不胜防。" 承办检察官说道。
2020 年 12 月 5 日 , 宜兴市公安机关接到当地群众吴女士报警 , 称有人通过网络明星粉丝福利群,发布 " 扫码返利 " 的虚假信息,诱使自己的孩子扫码支付,共被骗取 8.2 万余元。
同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20 年 12 月 15 日,公安机关通过技术侦察手段,在江苏省射阳县一网吧内将犯罪嫌疑人曹某抓获,曹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据曹某供述,一个偶然的机会,其加入一个网络 QQ 交友群,后来得知,这个群其实是一个网络诈骗交流群。群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拉人进群建 " 鱼塘 " 的,有实施诈骗的 " 渔夫 ",还有提供收款码的 " 码商 "。该诈骗团伙时常在群里交流经验,分享话术,有时也会相互配合实施诈骗。
2021 年 3 月 18 日,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 , 承办检察官审查案卷时发现 , 这是一个专门针对 13 岁左右的未成年人实施流水诈骗的团伙,整个诈骗步骤分为:
买号拉人建群。该团伙成员一般先在网上花钱买两个 QQ 号,一个 QQ 号用来建立明星粉丝福利群,另一个 QQ 号充当群管理员。然后在交流群里找人,以 3.5 元一个人的价格,往群里拉 13 岁左右的追星族,直至满 200 人建好 " 鱼塘 "。
释放诱饵 " 钓鱼 "。该团伙把进群的未成年人当作 " 鱼塘 " 里的 " 鱼 ",以群管理员身份发布 " 扫码返利 " 的虚假信息,释放诱饵。待 " 鱼 " 上钩后,该诈骗团伙会在群内寻找提供二维码的码商,将收款的二维码发给进群的未成年人。
诱骗扫码 " 收网 "。进群的未成年人扫码付钱、询问返利时,该诈骗团伙以 " 未成年人无法领取福利 " 为由,让进群的未成年人用父母的手机,并以 " 未收到验证码 "" 支付未成功 " 为幌子,要求未成年人多次扫码,骗取未成年人及其父母的钱财。
就这样,在领取返利过程中,该诈骗团伙层层设计,步步引诱,环环相扣,一次次将罪恶之手伸向未成年人,骗取钱财。而曹某在整个诈骗过程中充当了 " 码商 " 的角色,明知对方是诈骗所得,仍提供微信账户用于接收被害人转账的赃款,短短一晚,接收赃款 5.7 万余元。
2021 年 4 月 13 日,宜兴市检察院以诈骗罪对曹某提起公诉,同年 5 月 13 日,法院开庭审理,判决曹某有期徒刑 3 年 6 个月,并处罚金 3 万元。
检察官提醒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网络风险也无处不在。未成年的孩子们要提高网络警惕性,谨防掉入不法之徒挖好的陷阱;学校可增设防诈骗课程,告知学生不轻信、不转账,并提醒家长加强监督,管好手机密码,关注资金动态,如有异常报警处理;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普法宣传,严格平台监管,督导平台审查把关,创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供稿:裴 洁
张沛平
来源:宜兴市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