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近日,现代快报策划启动 " 我是红色文化志愿者 " 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30 名青年记者担任红色文化志愿者,走进江苏 30 个红色场馆,担任讲解员。5 月 28 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向到访的参观者讲述了这支队伍的传奇故事和这片土地的烽火岁月。
△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
烽火淬初心,60 余件实物见证烽火岁月
飞舟万顷碧波,隐身芦荡苇丛。5 月 28 日,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商务区机关及事业单位党总支,来到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参观学习。现代快报记者作为红色文化志愿者,现场讲解了苏州人民心中永远光荣和骄傲的抗日旗帜——新四军太湖游击队。
△金鸡湖商务区机关及事业单位党总支
△记者讲解太湖游击队参加的战斗
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中的一个孤岛上。1944 年 9 月,苏州抗战史上著名的 " 冲山之围 " 战斗就是在这里打响的。
△ 5 位战士石雕
△少先队员在 5 位战士石雕前宣誓
记者带着到访的参观者,沿冲山岛的北山拾级而上,一座石雕映入眼帘。5 位战士手握短枪、目光坚毅,凝视着万顷碧波。他们身后便是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馆内 60 余件在太湖沿岸地区搜集到的历史实物,向到访的参观者诉说着这支队伍的传奇故事和这片土地的烽火岁月。
△纪念馆摆放的历史实物
打响第一仗,苏南儿女抗日首战告捷
太湖游击队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四军直接指挥,活跃在太湖地区进行抗日救国的一支人民武装。参观者随着记者的导览,走入了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
记者以 " 太湖支队初建 "" 太湖支队重建 "" 太湖支队扩建 " 三大主题进行了讲解。" 卢沟桥事变 " 后,日军侵入苏州,即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39 年 5 月 1 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第六团在团长叶飞率领下,从茅山根据地出发,进入太湖地区后,形成了锡南、苏西抗日游击区。
△记者讲解太湖支队初建
△太湖支队重建部分
次年 3 月,谭震林来到苏南建立了东路军政委员会,成立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随后,建立了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这支被群众称为太湖游击队的抗日武装力量在艰苦曲折中迅速发展壮大。
1941 年 4 月 25 日,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打响了成立后的第一仗,主动出击无锡南门的伪军张志清部,毙伤伪军 10 余名,缴获枪支 10 余支,太湖支队人员无一伤亡。首战告捷、大振人心,此后,太湖支队开始积极对日作战。
△记者讲解太湖抗日游击支成立后的第一仗
参观者:从红色精神中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1944 年 9 月,因叛徒告密,正在冲山岛上集训的 55 名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干部和民兵骨干突然被日伪军包围。面对敌人的突袭,游击队司令员薛永辉果断指挥大家分散到芦苇荡里隐蔽,同时让懂水性的游击队员游水突围。在此过程中,数十名游击队员被敌人抓捕,部分队员成功突围上岸。薛永辉和 4 名战士则依旧隐蔽在在这座面积约 1 平方公里的孤岛上,借助四周繁密茂盛的芦苇荡,与数百名日伪军周旋。他们在芦苇荡里挖芦根、嚼生谷、喝荡水、钻刺藜,在冲山村民掩护下,熬过了敌人 20 天的合围(史称 " 冲山之围 ")。英勇的游击队战士粉碎了敌人的企图,为太湖游击队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保存了力量。
△记者带领参观者观看纪录片
在 " 冲山之围 " 的纪念碑前,金鸡湖商务区机关及事业单位党总支的参观者停下了脚步。" 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在日伪‘篦梳式’搜捕的恶劣环境下,整整坚持了 20 天,是非常不容易的,这种不顾自己安危,一心一意为民族求解放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党总支书记庄毅说,也看到了我们的部队是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认可的," 群众在日寇的眼皮下,依然掩护我们的部队,这种军民之间的鱼水情也非常打动我们。"
抗日战争胜利后,太湖县地区我党政军人员奉命北撤到苏北解放区,仅留少数人员组成新四军太湖县留守处,由薛永辉担任太湖县特派员兼留守处主任和武工总队队长,与张文龙等人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秘密斗争,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吴县、无锡县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手记:初心的温度仍然滚烫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一种精神,刻骨铭心。77 年前的 " 冲山之围 ",是太湖儿女插在敌人心脏的一面血染的抗日旗帜,也是苏州人民心中永远的光荣和骄傲。
作为一名 " 新苏州人 ",我对太湖游击队的传奇故事知道得少之又少。但是,这次我以一名红色文化志愿者的形式补上了这堂苏州人的必修课。这堂课,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日军侵入苏州后犯下的滔天罪行,知道了这支被群众拥护、被群众爱戴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是如何在艰苦曲折中发展壮大。
△浮雕留下了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
这次志愿讲解过程中,我深切感到,烽火岁月虽已走远,但红色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依然散发出灿烂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时期照亮我们奋斗的道路。初心的温度仍然滚烫,作为一名 "95 后 " 记者,我将用脚力、眼力寻访红色印记,凭笔力、脑力弘扬革命精神,来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拼搏奋进,砥砺前行。
△油画呈现着那段烽火岁月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柴军虎 / 文 黄琳茜 / 摄 郑芮 / 后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