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以来,一场场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在兰州市城关区次第绽放,一幅幅文明实践画卷以所站为中心舒展开来。该区因地制宜,加强顶层设计,从创新志愿服务入手,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爱的实践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人气最旺、最受群众欢迎的地方,多举措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试点先行寻路径,高标打造特色品牌
城关区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评估边总结,发挥特色、大胆创新、注重效果,各所站创新 " 点单 " 模式,掌握居民需求,串点成线、连线成块、攥指成拳,形成集聚效益,精准开展全域实践活动,打响服务品牌。靖远路街道实践所通过 " 三个清单 ",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深挖区域各类资源,在各社区文明实践站打造 " 党建红 "" 关爱橙 "" 温暖黄 "" 生态绿 "" 平安蓝 "" 水墨清 "" 融合紫 "" 街长制 " 等八个志愿服务队,明确 10 大类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实现单位与单位、单位与居民之间资源和需求的精准对接,促成基层治理、创文服务的项目化运作。畅家巷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 " 微心愿 " 服务,采取 " 群众点单、社区配单、服务买单、居民评单 " 模式,让每名志愿者有的放矢、大展拳脚。
一呼百应行善举,精准服务居民群众
" 大事小情不用愁,文明实践解您忧,用我们的一颗红心,一双勤劳的双手,服务于城区的千家万户居民群众 ......" 这是来自城关区志愿者的真情告白。该区通过文明实践 + 志愿服务,形成全区志愿服务大体系,深入扎实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自治组织、社会资源多方联动,先后培育幸福万 " 嘉 " 志愿服务队、共享小哥志愿服务队、" 双圈 1+1" 志愿服务队,打造 " 畅谈客厅 "、" 爱满夕阳 "、" 巧手巧心 ? 渔鱼相生 " 等社区志愿服务样板,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聚焦群众需求、突出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发挥出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最大实效,架起与人民群众的 " 连心桥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群众之心,导群众之行,积极带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盘活存量求开拓,搭建多元宣讲平台
同时该区利用区委党校、" 学习强国 " 学习平台、道德讲堂、甘工委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资源,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先锋队,搭建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大平台,理论传习、传播文明。持续开展特色宣讲志愿服务项目,通过 " 草根 " 宣讲团、" 演艺式 " 宣讲、线上宣讲等多元方式,讲好 " 红色故事 ",把话筒交给群众,变 " 要我学 " 为 " 我要学 "" 我要讲 "" 我要做 ",让居民群众站到 " 时代 C 位 " 讲身边人身边事,把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兼具思想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文明实践阵地,回应群众关切问题,梳理总结典型经验,为把城关打造成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晟途 文 / 图
编辑 | 张亚君
责任编辑 | 安周霜
值班主任 | 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