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埔村村貌,前往 " 周恩来活动居址 " 的沿途民房专门请人绘制了墙画。
从一个没有早餐店、没有理发店、没有收取快递点、全村仅 6 间小杂货铺的省定贫困村,到每年约 30 万人次到访、截至 2021 年 5 月共有 57 间各种商铺、直接带动 133 人就业、年营业额达 428 万元、各方资源开始有效汇集的省定红色村,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的 " 蜕变 " 用了五年时间,深圳市罗湖区委党校驻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廖淑新在面对新快报记者采访时,略带感慨地表示:" 我们很幸运,没当过兵,却参与打了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硬仗。"
自身有着厚重 " 红色资源 " 的下埔村,是如何在深圳对口帮扶汕尾的工作大幕下焕发出全新姿态开始 " 活 " 起来的?时间还要拉回到 8 年前,2013 年,深圳正式对口帮扶汕尾,坚持不图名、不添乱,围绕汕尾所需、深圳所能的主旨,做好各项帮扶工作。2016 年 5 月,深圳市罗湖区委党校教研部部长廖淑新正式履任,成为驻下埔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也由此开启了他挖掘 " 红色历史 ",整合 " 红色资源 ",撬动 " 红色旅游发展 " 的五年。
■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
产业破局 尝试种植产业,既成功又失败
" 刚到下埔村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广东怎么还有这么贫穷的地方?!" 初夏时分的下埔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里,廖淑新这样对新快报记者回忆道。
那时村里的房屋大多是几十年光阴的老房子,残破程度形容为 " 断壁残垣 " 也不过分," 有一些房子明显出现了很大裂缝,有的屋顶还漏水,村里的环境也是脏乱差。" 下埔村辖三个自然村,人口 3500 多人,可用耕地面积 1700 多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 5 分,年轻人大多外出珠三角等地打工,除了每家都种了几十棵荔枝树外,产业方面并没有突出亮点。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核心,在做好 " 两不愁三保障 " 等工作之余,廖淑新他们经过多方调研,准备尝试引种冬种马铃薯,以增加土地使用率。"2017 年我们在村里试种了 50 多亩,亩产量达到 6000 斤,这比正常亩产 5000 斤的成绩还要好,但市场对我们不太友好,当年的市场价格据说是 30 年以来的新低,所以我们这马铃薯产业的尝试,可以说是既成功又失败。"
经历过这一次 " 既成功又失败 " 的尝试,下埔村的产业要如何谋动?成为廖淑新思考最多的问题," 其实下埔村本身是有非常好的优势的,只不过刚开始我们都没有往那方面去想。"
■周恩来活动居址外观。
廖淑新告诉新快报记者,1927 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同志在撤离途中偶染疟疾,陪同他的叶挺、聂荣臻等同志不同意他在这种状况下乘船到香港,就通过当时汕头地委书记杨石魂联系上时任南塘区委书记的下埔村黄厝寮村的黄秀文,让周恩来躲在他家休养,而后从下埔村隔壁的洲渚村渡海抵港——这一段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红色记忆,廖淑新刚驻村时并不知道,甚至本村村民了解得也不多,直到驻村半年后某次陪前来调研的省市领导到周恩来活动居址考察,他才发现下埔村竟然还有这么宝贵的 " 红色资源 "……
要如何深度挖掘唤醒曾经的 " 红色记忆 "?让省定贫困村借力使力真正 " 红 " 起来?廖淑新和村两委乃至镇一级政府相关部门一同开始了 "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 " 的深度谋划,一个以 " 红色旅游 " 为主导的规划雏形开始萌芽了。
■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红色文化馆。
红色引领 " 北下埔,南洲渚 " 合力态势初现
" 确定了‘红色旅游’发展的主基调,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就成为亟待提升的首要任务。" 廖淑新说。与此同时,对居址的保护修缮、寻访当地党史办收集史料、采访村中老一辈知情者、发动村民捐献相关有历史价值的文物等工作也开始同步进行,借助省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深圳帮扶资金的有力支持,把进村主干道和自然村道都进行了拓宽," 进村主干道从 5 米拓宽至 7 米,自然村道从 4 米拓宽至 5 米,我们的想法就是要让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尽量往旅游村的规制上靠。" 再结合 " 三清三拆三整治 ",在全村大力推进 " 四小园 " 建设," 镇政府也很给力,在多方共同努力下,2018 年 5 月 1 日,‘周恩来活动居址’正式对外开放。"
从 2016 年 5 月到 2018 年 5 月,省定贫困村完成了一次 " 脱胎换骨 ",目标方向开始明晰,但廖淑新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要的是通过全盘规划,持续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延续 " 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 ",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文化以及延伸产品。
■下埔小学校园内正在做手工的师生们。
2018 年 7 月,下埔村迎来了又一轮 " 蜕变 " 的 " 福音 ",深圳万科集团带着过亿元人民币的帮扶资金来到下埔村,开启了为下埔村 " 锦上添花 " 的新历程。
站在按照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的金厢滨海红色旅游景区指示牌前,廖淑新指着面前的金厢红色文化馆告诉新快报记者:" 这是利用村里原有的废弃小学教学楼改建的文化馆,分两个展馆,一是南昌起义主题的,一是周恩来同志渡海过程的。" 他一边介绍,一边用手环绕周围一圈说:" 我们现在站的景区停车场位置,就是旅游线路的起点,从红色文化馆开始,我们把周恩来活动居址、大榕树下、虎洞等串珠成链,万科集团本着‘历史旧址修旧如旧,村里配套设施尽可能保持本土文化特征’的基本原则,除了金厢红色文化馆、周恩来活动居址的修缮外,还修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儿童乐园,新建了下埔小学及标准足球场。"
2019 年春节,在标准足球场上举办了第四届下埔村贺岁杯足球赛,第一场和决赛场的观看人数超过两万人," 整个金厢镇不过 6 万人口。" 廖淑新骄傲地说。
而以上,还仅仅是金厢滨海红色旅游景区的一半,下埔村巧妙地把隔壁渡海处的洲渚村也纳入进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区域,形成了如今 " 北下埔,南洲渚 " 的合力态势,不但真正拓宽了红色旅游的路径,更为接下来两村全域经济提升奠定了基础。
" 这两年很明显村民回流多了,沿线的商铺、餐厅多了,下埔村也成为陆丰市唯一一个省定红色村。" 广东省党史办颁发的 " 广东省革命遗址——周恩来同志养病居址旧址 "" 广东省中共党员教育基地 " 等也相继在下埔村挂牌。
■金厢红色文化馆,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接下来他们还准备引进专业的农业公司,在红色旅游村的基础上打造绿色观光农业村,"2020 年初我们开了 10 亩地做党员创业基地,党员引领,带动当地村民种些花生、芝麻、黄豆、黑豆、玉米等作物,一方面适合游客参与采摘,一方面收下来的作物现场直接售卖,给村民增加收入。" 截至目前,党员创业基地已经开了 50 多亩,廖淑新算了一笔账,仅此一项,每亩地每年就能增加约一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斌
图片:新快报记者 林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