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31 日是第 34 个世界无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定为 " 承诺戒烟 "。过去一年多来,新冠肺炎大流行令全球数百万人产生了戒烟意愿。以此为契机,世卫组织在去年 12 月发起了为期一年的 " 承诺戒烟 " 全球运动,帮助吸烟者成功戒烟。
(百余幅儿童禁烟主题绘画亮相西安。图为两名小朋友在观看画展。张远摄)
另一方面,中国人群吸烟率虽然在 30 多年间有所下降,但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与中国定下的控烟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有分析指出,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大幅降低吸烟率,到 2030 年,中国每年因使用烟草而失去生命的人数将达到 200 万,这个数字在 2050 年将升至 300 万。
3 亿与 7 亿
据 2019 年世卫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 15 岁及以上人群中的现有烟草使用者约为 13.37 亿人,吸烟率从 2007 年的 22.5% 降至 2017 年的 19.2%。烟草每年导致全球 800 多万人失去生命,其中约 700 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120 万人死于二手烟暴露导致的疾病。
(图为控烟志愿者在街头用行为艺术劝市民戒烟。孟德龙摄)
中国吸烟人群的情况如何?根据近期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 2020》,我国 15 岁及以上人群的吸烟率从 1984 年的 33.9% 下降到 2018 年的 26.6%,男性吸烟率从 61% 降至 50.5%,女性吸烟率从 7% 降至 2.1%。
据此计算,中国 15 岁及以上现在吸烟者为 3.08 亿,其中男性为 2.96 亿,女性为 1180 万。
虽然相关数据呈现下降趋势,但与《"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提出的 " 到 2030 年,15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至 20%" 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此外,2018 年中国不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 68.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主任王辰介绍说,中国有 7 亿人暴露在二手烟中,暴露时间长、人口多,也会造成严重和突出的健康问题。
30 岁加 10 岁
烟草使用导致中国每年有 100 余万人失去生命,超过了因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相关报告指出,若不采取有效行动大幅降低吸烟率,这一数字到 2030 年将增至 200 万,到 2050 年将增至 300 万。
(图为佩戴禁烟标志口罩的志愿者走上街头禁烟。孟德龙摄)
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呼吸疾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
在呼吸疾病方面,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多种间质性肺疾病等,增加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小气道功能异常、静脉血栓栓塞症、尘肺的发病风险。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慢阻肺、儿童哮喘。
在恶性肿瘤方面,2013 年中国所有癌症死亡病例中的 18.1% 因吸烟导致,是所有生活方式因素中导致死亡比例最大的因素。其中男性癌症死亡病例中的 26.4% 因吸烟所致,此外还有全部死亡病例中的 4.9% 归因于女性二手烟暴露。
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吸烟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冠心病 ) 、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高血压等。此外,吸烟还可以导致 2 型糖尿病,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也有证据显示,戒烟可以明显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改善疾病预后。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慢病控制组负责人印曦表示,一个 30 岁的吸烟者戒烟后的期望寿命可以增加 10 岁,50 岁戒烟后的期望寿命年也可以平均增加 6 年。
不足 200 人
王辰指出,吸烟乃致病之首恶,控烟为防病之首善。在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危险因素中,最可预防的就是吸烟问题。
(志愿者行为艺术呼吁游客灭掉手中烟头。陈超 摄)
然而,戒烟服务在中国的使用情况仍有待提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结果,在过去 12 个月中,19.8% 的中国吸烟者曾尝试戒烟,但其中 90.1% 的人没有使用过任何戒烟服务,仅有 4.6% 使用过药物治疗,3.2% 使用过咨询或建议服务,0.3% 拨打过戒烟热线。
事实上,中国已经采取了多种举措帮助吸烟者戒烟,许多医院也开设了戒烟门诊,但就诊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事副主任肖琳表示,前段时间她曾到访过一家省级三甲医院,医院全年的门诊量约为 70 万人,戒烟门诊的全年服务量却不足 200 人。
如何克服戒烟工作中面临的挑战?肖琳认为,有效的戒烟服务体系长期稳定存在,首先需要有戒烟的需求。要让人们意识到吸烟的危害,认识到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提高寻求专业戒烟帮助的意愿。
据她介绍,16.1% 的中国吸烟者打算在未来 12 个月内戒烟,5.6% 的吸烟者计划在未来一个月内戒烟。
另外,一个有效的戒烟服务体系还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来维护,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医院对于戒烟门诊的积极性也要调动起来,实现院内转诊,在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层面有所提升。
中日友好医院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肖丹则认为,应当改变人们的意识观念,弘扬一种控烟的文化。" 我没有使用烟草、不吸烟,这才叫酷。"
从 0.5% 到 0.9%
电子烟的使用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数据显示,中国 15 岁及以上人群电子烟使用率由 2015 年的 0.5% 上升至 2018 年的 0.9%。据此推算,中国正在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为 1035 万。其中年轻人使用比例相对较高,15 岁至 24 岁年龄组为最高 ( 1.5% ) 。
(资料图:重庆涪陵红酒小镇景区的工作人员拿着写有 " 你戒烟了吗 " 桃心形状牌要求游客灭掉手中的香烟,迎世界无烟日。陈超 摄)
相关报告也指出,使用电子烟可能致人更易使用卷烟,这一现象在青少年中尤为明显。
目前中国有些地方已在立法中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但一些地方或因立法较早、电子烟问题较轻等原因,尚未将其纳入公共场所禁烟管控中,缺少相关执法基础。
肖琳认为,在后续推进无烟环境立法的过程中,各地应考虑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管控当中,做到电子烟管理有法可依。
已有研究表明,电子烟的使用会产生健康危害,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发病风险,还会影响胎儿发育。此外,由于大多数电子烟使用者同时使用卷烟或其他烟草制品,会出现两种或多种产品导致的健康危害叠加。
印曦也表示,电子烟的二手气溶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从保护不吸烟者和不使用电子烟者的健康的角度出发,也应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监管体系中。
70% 的负担
过去一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令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吸烟者表达了戒烟意愿。当下全球抗击疫情形式依旧复杂严峻,人们对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在此背景下,推动控烟工作、帮助吸烟者戒烟迎来了新的契机。
(资料图:2012 年 5 月 31 日,世界无烟日里,北京天安门广场清洁工,开着电动车,忙于捡拾烟头。中新社发 邹宪 摄)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Dr Gauden Galea)医生表示,通过 " 承诺戒烟 ",世卫组织和各国政府及合作伙伴一起,在保证吸烟者可以获得诸如基层卫生服务可提供的简短戒烟干预、全国免费戒烟热线、数字或移动戒烟服务,以及药物疗法等戒烟辅助手段上做出努力。
" 疫情给世界人民的启示就是健康太宝贵了、太重要了,这是健康意识的一个提升。" 印曦说。
她表示,中国正在打造一个更加注重医防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把更多的目光放在 " 治未病 " 上。尤其是慢性疾病的防控,其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 70% 以上。对于慢病防控,可以预防的一个共同的危险因素就是吸烟。" 因此控烟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丨中国新闻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