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6-01
深晚报道 | 打造“科技+公益”模式,未来已来教育基金开启科学素养提升行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21 年 " 六一 " 儿童节恰逢《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 未来已来教育基金和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共同推出 " 科学素养提升行动 ",通过 " 发放科学素养包 + 开展科普公益课 " 的方式,致力于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同时,打造 " 科技 + 公益 " 的发展模式,逐步弥合城乡教育数字鸿沟。

为了助力深圳打造全国全域科普示范市试点城市,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 未来已来教育基金将与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共同推出 " 大百汇生命科学公益行动 ",依托园区现有 70 余家生物科技、医药及医疗器械、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高科技企业,为青少年打开科学认知的大门、探索科学技术应用,共同打造生命科学知识传播基地。

社会的痛点是公益的起点

东西部科学素质差距进一步加大

2021 年 1 月 26 日,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发布。调查显示,2020 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10.56%,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 13.27%、10.13% 和 8.44%。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整体快速提升的同时,东西部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却进一步加大。2020 年东部和西部地区差距为 4.83 个百分点,比 2015 年增加了 1.15 个百分点。此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达 7.3 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依然明显。

科学精神是学生

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教育部以培养 " 全面发展的人 " 为核心,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文化基础由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组成。

" 科学教育一直是乡村教育的短板,目前在中国广大的乡村学校,科学教育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且师资力量薄弱,科技教辅设施和教具匮乏,乡村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 未来已来教育基金发起人魏平表示,在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的未来世界,无论是单一领域的进步,还是跨界的技术整合,科学精神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内在品质。如果现阶段不重视乡村科学学科的建设,未来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数字鸿沟和认知鸿沟将进一步拉大。

营造科技 + 多元公益场景

让科普成为深圳文明新风尚

2020 年 11 月,中国科协将深圳市确定为全国全域科普示范市试点城市(全国仅 2 家)。

对此,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联合发起方、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副秘书长孙雪峰表示,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将联合科技企业、科技社团、科技高校、科普基地等深圳科技资源形成科普公益矩阵,通过开展小小自然学家、小小生物学家、科考小分队、科普小讲师等科普活动,走进企业、社区和学校的同时,探索打造 " 科技 + 艺术 "" 科技 + 文化 "" 科技 + 时尚 " 等主题科普场景,助力深圳营造 " 人人都是科普之人、处处都是科普之所 " 的社会氛围,推动深圳全域科普试点城市建设,为深圳市建设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贡献科普力量。

另据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 未来已来教育基金联合发起人田仪介绍,除了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还将陆续推出美好未来立德行动 、未来教育树人行动、城乡少年融合行动、科学教师赋能行动、科技公益创新行动等系列公益行动,不断丰富 " 科技 + 公益 " 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城乡科学教育融合,培育有爱、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未来少年。

培育未来少年,码上行动吧

相关标签

深圳 基金 数字鸿沟 教学 生物科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