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6 月 2 日,在南沙四期码头前沿,岸桥按照信息系统自动发布的指令精准地抓取船上的集装箱,自动放置在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上,IGV 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规划路径,将集装箱运往堆场,轨道吊自动对位,自动抓取集装箱后放到指定位置。整个生产作业的过程行云流水,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实船联合调试成功。一个领先全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自动码头发展时代已经到来。
广州港股份副总经理陈宏伟介绍,今天是广州港南沙港区突破全自动化操作的一个关键节点,意味着国产的自动化码头 TOS 系统已经具备了实际工况运行的能力。按照以往的项目,从设备到岸、通电、单机恢复到启动实船调试,需要 4 至 5 个月的时间,而广州港集团、上海振华、华东电子的系统开发团队运用了 " 深度搜索、分支定界 " 的智能算法,联合组队驻港封闭开发,从 4 月 1 日项目通电到今天,仅用了 2 个月的时间,就启动了多系统的联合调试,体现了真正的南沙建港速度。
记者了解到,对比以往的自动化码头采用磁钉导航,通过在码头地面布设磁钉,自动导引车上配置射频天线感应磁钉循迹进行导航,磁钉导航需要铺设磁钉,对场地有较高的要求,而国内现有为数不少的老码头,想要选用这项技术的话,相当于要 " 把地面全部重新翻铺一遍 ",工程量巨大。而且该方式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高,不利于老旧码头的重新改造和新建码头自动化的发展需求。
为解决这一难题,广州港与海格通信、振华重工联手,从北斗高精度应用角度切入,以求开辟港口复杂区域自动作业新模式。四期工程创新融入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5G 通信等先进技术,成功打造全球首创 " 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 + 堆场水平布置侧面装卸 + 单小车自动化岸桥 + 低速自动化轨道吊 + 港区全自动化 " 的新一代智慧码头。
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利用北斗、激光和视觉导航定位技术,车辆无需借助磁钉就可以行驶,路径灵活多变,实现了从 " 低头 " 到 " 抬头 " 的跨越。集装箱经过装卸、港内运输,最后经堆场 " 指挥官 " —轨道吊结合生产操作系统和调度系统的智能算法,为到港和出港的集装箱寻找到最优堆位,提升了集装箱作业效率。
现在的集装箱码头堆场布置形式主要为水平布置,国内外已建成的自动化码头基本都为垂直布置。水平布置的堆场要想改造成垂直布置,基础设施的改造投入十分巨大,改造难度也很高。本项目采用全球首创 " 单小车自动化岸桥、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集卡、堆场水平布置侧面装卸、港区全自动化 " 的 " 广州方案 ",是一套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
可大规模复制,为堆场水平布置的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借鉴,这也为整个港口行业的自动化改造提供了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和参考借鉴,让老码头提升为智能化码头也成为可能。同等规模下,智能化改造后的码头,节省人力约 7 成。
2020 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 6.36 亿吨,规模位居全球第四,其中内贸 4.9 亿吨,位居全国第一。广州港南沙四期项目建成后,南沙港区每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可超过 2400 万标准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通讯员 张敏敏 邹井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