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1-06-03
老韩家有韩家巷,老管家有管家桥,西家大塘是老西家的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

每一个地名都有自己的故事

文脉君曾经做过两期

" 南京这些狠人把人生过成了地名 "

揭秘石婆婆、沈举人、程阁老是何许人也

今天咱们来聊聊

那些把姓氏写进街巷的大户人家

西家大塘、韩家巷、管家桥 ……

指的是谁家?他们咋有这么大能耐呢?

西家大塘

西家大塘是位于北极阁和南京城墙之间的一条街巷,毗邻玄武湖、明城墙,这里环境宜人,住宅楼鳞次栉比。

之所以叫西家大塘,是因为这里有个塘。

塘在哪里?居民们热心指点,现在台城花园小区的位置就是原来的塘。在今天的台城花园内,仍有塘的痕迹,绿植环绕,算是小区内 " 一景 "。

△台城花园内的 " 塘 "

再问一句,西家是谁家?这就把人问懵了。且听文脉君慢慢和你说。

西家大塘本来很大,是玄武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初筑南京城墙时,城墙穿塘而过,使塘一半并入玄武湖,一半变为小水塘。人们在城内的这个水塘周围垦植,或为菜圃,或为水田,农舍点点,还有一些士大夫在此建别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很有 " 桃花源 " 的风味。明代文人顾起元就曾留下这样的赞誉:" 水田村舍,仿佛桃源。"

明代万历年间,一个叫胥自修的人,在塘边建园,种植花卉树木,将这里打造得像花园一般。

胥自修,字二如,明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任曲阳县知县。

胥自修擅种菊花,金秋季节,各种菊花竞开。他还搭了个 " 菊楼 "," 楼 " 髙一、二丈,满楼菊花,争芳斗艳,令人流连忘返。南京人都以一睹胥家菊花为快。

文脉君一琢磨,这盛景大约跟今天在西家大塘附近的鸡鸣寺路赏樱一样。

也是从胥自修时起,这里有了 " 胥家大塘 " 的名字。

清道光年间,太仆蔡友石游览于此,曾重金购得一块地,建 " 晚香堂 ",号 " 晚香山庄 ",今已无存。

据《南京地名大全》记载," 后成街,街以塘名 "。历史上很长时间,这里都叫胥家大塘。

那咋又变成西家大塘的呢?原来,西家大塘的名字源起民国," 民国《首都志》以谐音更称西家大塘。"

所以,西家大塘本不姓 " 西 ",它其实姓 " 胥 "!

△西家大塘

韩家巷

韩家巷是一条位于艾尚天地 A 座北侧、与中山路相接的小巷。你可能想不到,短短一条小巷,故事却那么悠长。

据《南京地名源》记载,韩家巷因明代开国功臣韩成而得名。韩成昔日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的部将。

朱元璋打下集庆 ( 今南京 ) 后,与长江中游的陈友谅争夺地盘。在与陈友谅的鄱阳湖水战中,朱元璋的座舟被陈友谅部队的船队重重包围,朱元璋身边战将伤亡严重,形势十分危急。朱元璋的座舟在混战中慌不择路,搁于浅滩,为陈友谅部将陈英杰所困。朱元璋见状哀叹道:" 孤舟被围,势不能动,虽有神鬼,亦何能为!"

这时,与朱元璋外貌相似的韩成挺身而出,对朱元璋说:" 臣愿代死,以报厚恩。敢请主公袍服、冠履,与臣衣更换。待臣设计,以退贼兵,主公便可趁机与众将逃脱。" 朱元璋感动地说:" 我岂忍卿之死,以全我生。"

眼看陈英杰指挥的战船已越逼越近,韩成和诸将不容分说,七手八脚地扒下朱元璋的衣冠,换上韩成的衣履。朱元璋问韩成有何后事交待。韩成坦然回答:" 臣一身为国,岂复念家。" 说完站立船头大呼道:" 陈将军,你若能放了我的部下,我就投水而死。"

陈英杰以为他真是朱元璋,当即答应了下来。韩成投身入湖,陈英杰指挥众将士下水打捞尸体回去邀功。朱元璋趁机逃出重围,再次组织全军反击,彻底摧毁陈军。

朱元璋称帝后,大封功臣,却忘了封韩成。韩成母亲丧子后,生活无依无靠,心中不满。一次,她在一座桥上,遇到了朱元璋的銮驾,便拦在路上,朱元璋传令押来相见。韩母站立桥头,历数韩成救驾之功,痛斥皇上忘恩负义。朱元璋一听是韩成之母,又见她一身乞丐打扮,立即赔礼道歉。后来,朱元璋追封韩成为高阳侯,还将韩母接进皇宫,盛情款待。直到高阳侯府建成后,才将韩母送回。

正因为韩成府邸建在这里,韩家巷之名由此而来。

△韩家巷

管家桥

管家桥南起汉中路,北至华侨路,是位于新街口商圈的一条单行街。

今天街上已看不到桥的踪迹,但《南京桥梁探析》记载:这里曾有横跨辛水河上的一座小桥。管姓最早居此小桥边,因有小桥,名管家桥。明代时桥边成街,街以桥名。

△管家桥

高家酒馆

高家酒馆位于华侨路东头,是南北走向的一条小街。南京市规划局坐落在高家酒馆路口,穿过这条小巷,可以走到金陵中学。

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有此名。据传清代有一高姓老者在这里开酒馆,名为高家酒馆,因生意兴隆,便以馆为名,成为地名。

△高家酒馆

蔡家花园

蔡家花园,位于大行宫西南,东起延龄巷,西至西祠堂巷。

据《南京地名大全》记载,此地原为荒地,因清朝末年有一蔡姓者在此种植花木,人称 " 蔡家花园 ",后成为街巷,沿用了花园名。民国时,巷侧有财政部关务署。

△蔡家花园一角

方家营

方家营位于老下关,东起水关桥,西至煤炭港。太平天国时,方氏在此以种菜为业,名方家园,亦名方家菜园。后成村," 园 " 改为 " 营 "。1942 年形成街巷,街以村名,沿用至今。

今方家营马路开阔,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分校方兴小学坐落在此。

△方家营路

姜家园

姜家园位于挹江门外,中山北路南侧。明代即有此街,原名江沿,即江边之意。传明代姜、郭、李、朱四姓人四户在此定居,以姜氏大户的姓氏得名,故名姜家园。后街以村名,名称沿用至今。

△姜家园路

更多

杨家花园

位于热河路东侧,民国时,和记洋行杨老板在此建花园住宅而得名。

黄家圩

黄家圩路位于今龙蟠路北侧,北抵和燕路。此处原为洼地,民国时,因黄姓在此洼地内筑圩种田,而名黄家圩。后发展成为街市,名称沿用至今。

俞家巷

位于新街口西南。东起南台巷,西至王府大街(原三茅宫段),传俞氏最早居此,后成巷,以姓氏而得名。

童家巷

东起中央路,西至马台街。传巷以童氏最早居此而得名。清南洋陆师学堂《新测金陵省城全图》即载有童家巷名。

……

专家说

地名专家薛光查询《南京地名大全》《南京地名源》《南京地名趣话》,以及 "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 等各种资料,和文脉君分享了一个个地名故事。

不论是有名有姓记录在史的胥自修、韩成,还是如今只知姓甚不知名谁的管家、高家、蔡家 …… 总之能把姓氏写进街巷,都是一种荣耀。

究竟什么样的人家才具备为街巷命名的资格?薛光表示,一般而言谁先在此聚集地建房,就以谁家的姓氏得名,约定俗成,自然而然就叫出来了,这讲究的是 " 先来后到 ";另一方面,也是凭实力说话,通常以大户人家、有社会名望人家的房舍来命名,这样一来,原本无名的小街小巷,以他们的姓氏来取名,也显得气势不凡。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凡 / 文 牛华新 / 摄

感谢地名专家薛光对本文的帮助

相关标签

朱元璋 南京 北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