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6-08
革命家书,润物无声!来自“追光”短视频的留言和点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6 月 7 日,兰州日报社 " 红动陇原 100 年 · 追光 " 短视频系列正式上线。第一期《一封家书》讲述的是关于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甘肃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甘肃特别支部第一任书记张一悟和子女书信往来的故事。

(上图 ↑ 张一悟下图 ↓ 张一悟书信)

《一封家书》短视频发布后,在互联网各大平台迅速传播开来,众多网友点赞留言,有网友说 " 看到张一悟这一封封温暖的家书,能深切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一位父亲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更能体会到一位坚定的革命党人对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严格要求。"

(兰州大学 毕晶晶 《一封家书》)

视频中用到了兰州大学毕晶晶同学特意为此创作的画作《一封家书》,深入刻画了父与子坚定背影的形象,既传递了舐犊情,又将革命胜利的希望表达了出来。

来自兰州大学的孙晓勇老师、西北师范大学的史忠平老师、西北民族大学的刘栋老师等多名导师带队研究生小组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

上百名师生完成了百余幅作品,包括兰州大学李莹莹同学的《世界上最好吃的是大豆》;西北师范大学宋甄同学的《彭总指挥部的桌椅》、张旭同学的《秦仪贞》、邬庆文同学的《彭总指挥部的桌椅》;西北民族大学王钦同学的《彭总指挥部的桌椅》;兰州交通大学蔺城同学的《渣滓洞》等生动画作,也将陆续发布。

(西北师大 邬庆文《彭总指挥部的桌椅》)

在留言与私信中,青年教师张老师说:" 看了第一期《一封家书》张一悟与子女书信往来的故事,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方式方法有了很深的感触。张一悟的四个子女先后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种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联想到今年甘肃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汉代杨雄以射箭为喻,表明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这和张一悟所坚持并且影响子女们的‘义’是一样的。"

市民王女士留言:" 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都是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没有经历过硝烟,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历史不会褪色,应该随着时间越发鲜艳,从这些红色历史里,我们不仅要学会铭记更要学会汲取营养然后更好的前行。"

甘肃政法大学毕业生马懿阳说:" 看完张一悟的视频,感受最直观的是张一悟身上的家国情怀。于国,他坚定信念,怀抱理想;于家,信中满满都是对子女的殷切期望,是对共产党新生力量的悉心培育。这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我会学习他们的精神。"

网友 " 铁蛋 " 这样留言:" 看完视频,我特意查了张一悟同志的生平事迹,详细了解了张一悟同志的一生。可谓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也正是有了这些品质,他才成了千里陇原点燃革命火种的第一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我应当向张一悟同志学习,学习他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不怕挫折,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事的态度和精神。"

(西北师大 邬庆文 《甘肃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秦仪贞》)

" 第一次了解到张一悟同志的感人事迹,让我对于革命先辈们真实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不得不使我感到钦佩,也将促使我们不断健康成长。" 上班族小李这样说。

也有网友说,这不仅仅是一封封家书,更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应该学习的家教和家风!可谓是革命家书润物无声,这些书信上的文字,在我们今天读来仍然十分受益、并不过时。

像这样的留言和私信还有很多,他们所表达的感受都离不开这几个关键词 " 家国情怀 "" 家风 "" 坚定 "" 理想 " 和 " 钦佩 "。

关注兰州日报社 " 红动陇原 100 年 · 追光 " 系列短视频,更多红色故事将在兰州日报及其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各社群等全媒体平台和 ZAKER 客户端同步发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实习生 陈丽 文 / 图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相关标签

短视频 甘肃 兰州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