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暖暖洒入病房, 静谧舒适。两名病患者戴着耳机听音乐,医护人员观察着电脑中的数据。" 这是心理治疗,目的是让患者能恢复稳定的情绪。" 医护人员小声对记者说。
兰州市精神康复医院(兰州市精神病福利院)位于七里河区八里窑 336 号,医院总建筑面积 31142.78 平方米,投资近 1.2 亿元。这是一所由兰州市民政局主管的社会福利精神病院,是我市唯一一家收治 " 城乡特困户精神病患者 " 和社会流浪精神病人的专科医院。建院 60 多年来,已累计收养、治疗各类精神病患者达万余人次。
说到 " 精神病人 ",人们大多的印象是:情绪无常、行为乖张或者语无伦次 …… 对于这个特殊群体,人们或避而远之或心存恐惧。然而,在康复医院却有着众多的医护人员选择走近他们。从害怕到责任,从陌生到朋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自己的专业、耐心和微笑,抚慰着一颗颗被疾病折磨的心灵,他们堪称 " 心灵的守护者 "。
儿子开口叫 " 妈妈 "
在街头流浪的王晓(化名)因举止异常被警方送至康复医院。初到医院时,王晓不会说话,大小便失禁。除了正常治疗外,医护人员需要每隔半小时引导他上厕所。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王晓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转;在警方的帮助下,王晓的父母也找到了。匆匆赶到医院的母亲正在门口张望时,王晓远远地喊着 " 妈妈 "。母亲听后一怔,急忙跑过来抱着儿子大哭起来。" 失踪了数年,还以为小孩再也找不到了,心中一直愧疚不已。如今孩子个长高了,还会叫妈妈了。这,这 ……" 一时间,王晓的母亲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好。临走时,她坚决要重谢医院,并要补偿王晓的治疗费用,但这些均被医院谢绝。
李伟(化名)有自言自语、行为怪诞、精神异常等症状,前前后后有 28 年。在此期间,他被诊断为 " 精神分裂症 ",虽在多家医院治疗,但因出院后不坚持服药,病情愈发严重。母亲年老体弱,已无力再照顾患者,在亲属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送至医院。患者刚入院时已出现头部不自主运动、挤眉弄眼、左右摇晃,且用衣服包裹头部发出低吼等行为,后经李书军主任及医护小组的精心治疗,上述症状明显减少。
为感谢医院,李伟的母亲特地送来了 " 高尚医德为患者 精湛医术保健康 " 的锦旗。
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治疗
流浪精神病患者生活环境复杂,有些患者有皮肤病,有的还携带诸如结核、丙肝等传染病。因此,患者在入院前要先做详细的检查,如有发现,就要隔离治疗,不能让传染病在院内传播。
院方在推广精神疾病的 " 全病程治疗 " 策略的过程中,还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系统化、全病程化的治疗与康复方案,如发现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等躯体疾病的患者,就要及时修正治疗方案,消除安全隐患,以提升治疗的规范性和针对性,实现了由福利机构向医院系统的接轨。
2020 年 2 月 6 日,机场公安派出所民警送来一名安徽籍患者。当时正值疫情防控的严竣时期,为做好收治工作,医院专门为这名患者搭建帐篷设置隔离区,并由医护人员全天候陪同,实施了 14 天的隔离观察。尽管天气寒冷,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者未出现发烧、头痛、咽喉痛等症状。解除隔离后,患者于 19 日正式转入二病区进行康复治疗。
唯有责任才能坚持
精神病是一类严重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等行为。
榆中县有一名张姓病人,身体强壮,打工、做生意 …… 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有一天,他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被害妄想症 "):有人正通过某种方式加害他。为保全自己,5 月 6 日,他揣着斧头来找自己五六岁的侄儿,当时恰好有邻居在场,才避免了悲剧发生。如今,这名张姓患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 日常护理中,有时候喂饭,对方会吐到我们的脸上 ……" 病区护士长陈琳说:" 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有一次,一名医护人员正在摆药时,就有病患者突然冲进来,咬伤了胳膊 ……"
委屈、伤害 …… 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 患者是病人,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状态。为了稳定病情,我们的医护人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坚持哄着患者吃药、吃饭 ……" 四病区主任周吉荣最后说。
努力为社会兜底
据悉,医院主要收养 " 城乡特困户精神病患者 "、社会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和易肇事肇祸重度精神病患者。对符合收养条件的城乡特困救助患者和救助管理站、以及各区县派出所等转送至医院的精神病患者都是应收尽收,由财政兜底保障。
2018 年新医院建成后,院领导带队深入三县五区,就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其目的就是为了做到 "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
如今,人们在街头很难见到流浪的精神病人。近 10 年来,我市没有发生因精神病而引发的恶性案件,他们为社会稳定、文明兰州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跳马、出车 …… 记者在娱乐室看到,两名病患者正在对弈,就连前去观战的记者都未察觉;在书画练习室,10 余名病患者正在静心练习书法;在手工制作室,一件件工艺品即将完成 …… 休息区干净整洁、床铺叠放齐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日常消毒。" 我们在给病患者提供最舒心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即按时起床、休息以及按时吃药。" 这里的医护人员对记者说。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康复医院还设置了艺术行为治疗中心和康复理疗中心,即音乐理疗室、舞蹈活动室、书画练习室、牵引理疗室、推拿按摩室、针灸理疗室等等。
2020 年 1 至 11 月份,医院共收治各类精神病人 51 人,其中城乡特困救助供养病人 29 人,110 及救助站送入病人 21 人,自费病人 1 人。新入院患者,好转率为 99%,临床治愈率达到 98%,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为 100%,门诊处方合格率 100%。
期盼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去年,经八里窑派出所与康复医院共同排查核实,对已好转的 16 名病人查清了原户籍地址,9 人已由救助管理站护送出院,另外 67 名无户籍病人统一迁入至医院集体户口。
张存堂院长说,就精神病人而言,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手段,但不可能解决病患者康复过程中面临的所有问题。事实上,国内外众多的研究实践证明,尽早开始接受系统的精神康复训练治疗,可使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障碍等问题得到改善,康复医院正在这方面进行着尝试和努力。
他说:" 党和政府为精神病患者康复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住院条件更好了。但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康复医院不能仅仅是养老所或庇护所,而是通过积极治疗以及精神康复训练,让病患者能尽早恢复,回归社会。"
" 就把康复医院当成病患者人生道路上的‘服务区’吧,让他们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休整、调养,然后重新启程。这是党和政府交付给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张存堂最后说。
记者手记:
用责任和关爱兜底
写完这篇报道,记者的心绪依然难以平静。医护人员的责任与奉献,病患者平静而自在的状态 …… 令人挥之不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民政部门与社会各界一直都在倾心关照 " 特殊群体 "。 精致兰州、文明兰州,是让每一位生活在这和谐社会的人,共享幸福、同沐阳光。
感谢医护人员的付出!
我们确乎需要以更多的投入,更大的责任及包容与爱心,去呵护各类 " 特殊群体 "。全面小康的路上,大家都该幸福满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汪文学 吕晟君 张亚君 文 / 图 / 视频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