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06-10
旅行|不远游 云打卡 红色教育基地学党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最近 , 广州人那颗出游的心暂时被按下了 " 暂停键 ", 广州市文旅局也发布通知 , 在严格公共文化旅游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时 , 鼓励大家通过各种 " 云 " 游的方式如云看展、云旅游、云赏剧等多种线上方式 , 换一种出游思路。

本期 , 我们就借助 " 云游 " 的方式 , 云打卡广东省内几处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基地 , 回顾一下当年的红色故事。

■新快报记者 陈斌 / 文 龚吉林 / 图 ( 部分资料图片 )

涵碧楼

坐标 广东省潮州市西湖公园湖畔

潮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西湖公园湖畔的涵碧楼 , 始建于民国 11 年 , 属西洋式双层小楼。

1925 年 3 月 7 日 , 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的东征军进驻潮州 ,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涵碧楼办公。

1927 年 " 八一 " 南昌起义军进入广东 , 贺部三师 ( 师长周逸群、政治部主任徐特立 ) 及教导团等部队驻潮州城 , 第三师司令部设于涵碧楼。起义军在潮州发布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示》布告 , 建立起临时的红色政权 ,9 月 23 日进潮州 ,30 日撤离 , 前后共七天 , 史称 " 潮州七日红 "。

说起涵碧楼 , 就不能不了解 " 八一 " 南昌起义的深远意义 , 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 , 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 年 8 月 1 日 2 时 , 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 , 南昌起义开始。1933 年 7 月 11 日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6 月 30 日的建议 , 决定 8 月 1 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 从此 ,8 月 1 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原来的涵碧楼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军炸毁 , 现在看到的是上世纪 60 年代重建的 , 被辟为 " 潮安县革命历史文物陈列馆 ",1965 年郭沫若重访涵碧楼时题写了 " 涵碧楼 " 三个字 , 楼前那株被称为 " 英雄树 " 的木棉据说已有 400 多年树龄。

叶挺纪念馆

坐标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基地 , 全国 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 一个声音高叫着 : 爬出来吧 , 给你自由 ! 我渴望自由 , 但我深深地知道 ,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 我希望有一天 , 地下的烈火 ,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

这一首叶挺写于狱中的《囚歌》, 激昂壮烈 , 大义凛然 , 铮铮铁骨 , 誓卫家国 !

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周田会水楼村 , 有一座规模不算大的客家围屋 , 面宽 15 米 , 进深 16 米 , 高 5 米 , 建筑面积 240 平方米 , 这就是叶挺的故居 , 四房两厅 , 带厨房和天井 , 邻近处有一座方亭 , 少年时的叶挺常在亭子里读书 , 因而亭子也被称为 " 读书亭 "。

故居是叶挺祖父 1884 年兴建 ,1980 年 7 月 1 日 , 经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 , 很多陈设都是普通农家田间劳作时的用具像是大小箩筐、锄头、锹铣等 , 墙上挂着已破损的斗笠、收割用的镰刀。

除了叶挺和家人的生活陈设 , 故居内还展示了叶挺的革命历程资料 , 比如叶挺夫妇卧室的墙上 , 有一张叶挺 1936 年在澳门拍摄的照片 , 这是接受新四军军长职务后应毛泽东邀请赴延安前拍的。毛泽东在叶挺逝世后的题词 :" 为人民而死 , 虽死犹荣。" 以及那首《囚歌》, 也都展示在故居中。

2003 年 5 月 , 故居门前建起 2000 平方米的叶挺故居广场 , 广场中的叶挺铜像高度 , 与叶挺的出生日期一致—— 1.896 米 , 而铜像手中的手杖 , 是一把 " 倚剑 ", 是一位德国军事家赠与的 , 可当手杖用 , 累了也能当凳子坐 , 将椭圆形的抓柄扳开往地上一插 , 就成了一张凳子。拉开铜环上好子弹 , 会自动跳出一个栓 , 拧掉钢塞便是一支枪 , 对这支特殊的手杖 , 叶挺一向十分珍爱。

" 三军可夺帅 , 匹夫不可夺志。" 叶挺的这句座右铭 , 依然铿锵。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坐标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三河镇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是梅州市和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梅州市和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河坝 , 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交汇而得名 , 这个不起眼的粤东小镇 , 却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1927 年南昌起义后 , 同年 10 月初在这里的三河坝战役 , 更被评价为 :" 没有三河坝战役 , 就没有后来的井冈山会师 ,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亦将重写。"

纪念园入口的红色标语 " 没有三河坝战役 , 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 十分瞩目 , 标语的右边是气势磅礴的以 " 军魂 " 为名的军人战斗雕塑 , 向上 , 便是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入园牌坊 , 依山而上 , 经过气势恢弘的浮雕文化墙 , 转一个弯 , 就到了三河坝战役纪念馆。

三河坝战役纪念馆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客家堂式 , 五开间单层狮子口 , 白墙黑瓦肃穆庄重 , 巨大的三河坝战役沙盘就在正门进入的大厅当中 ," 举义南昌城 "" 浴血三河坝 "" 会师井冈山 " 等展区展出了 100 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历史文物。

纪念馆的旁边是 " 八一 " 广场 ,11 座将帅的全身铜像和 9 座烈士半身铜像立于大理石基座上。笔枝尾山最高处高耸着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 碑高 15 米 , 碑座宽 4.4 米 , 建于 1963 年 , 碑身以 35 种规格的 365 块优质密纹花岗石砌成 , 正面镌刻着朱德委员长的亲笔题字 :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旁边有一条小路一直通向山的一侧 , 那里就是三河坝战役 " 最后的阻击战场 ", 如今被打造成全新的体验式战壕 , 战壕里那一名名正在填充弹药、瞄准河面、运送物资的战士塑像还原了当年的战斗场面。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现已成为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 , 每年有数十万游客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 , 特别是很多家长 , 专门带小朋友前来 , 在参观游览中学习了解革命历史 ,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编辑:陈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