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6-10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菖蒲?“微讲堂”讲述端午民俗的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江楠 文 / 摄)提起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你还知道哪些民俗?6 月 10 日,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举行了 " 人大代表微讲堂 端午民俗进社区 " 活动。活动现场,社区居民们一边包白粽、做香囊,一边了解民俗背后的故事,端午气氛满满。

△活动现场

" 农历五月初五除了叫端午节,还有别的名字吗?" 活动现场,秦淮区人大代表李燕向现场居民们提问。有的居民说 " 五月节 ",还有的居民说 " 龙舟节 "。李燕说,据统计,我国端午节的叫法有二十多种,如端阳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等。

△制作香囊

除了众多的节日名称,李燕还告诉大家,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端午民俗。比如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给小孩涂雄黄等。其中,李燕特地挑出了 " 悬挂菖蒲、艾草 " 这个覆盖面较广的习俗进行讲解。李燕说,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端午在民间信仰中是 " 毒日 "" 恶日 ",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而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夏季天气燥热,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悬挂菖蒲、艾草有驱蚊辟邪的功效。久而久之,挂菖蒲、艾草就成了端午节的一种民俗。

△包粽子

居民许阿姨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家每年过端午都很有 " 仪式感 "。包粽子、挂菖蒲、做手链、吃五黄,样样都有。直到今天来到微讲堂,她才知道这些民俗背后有这么深厚的文化传统,这让她涨了不少见识。

" 这次微讲堂的听众大多是社区里的老年居民,他们的生活阅历都很丰富。为了能让他们有所收获,我选择了从民俗中的传统文化入手。" 李燕表示,为了讲好这堂课,她不仅准备图文结合的 PPT,还把一些传统习俗带到了课堂上。居民们可以一边动手包粽子、编手链、做香囊,一边学习文化传统," 端午味 " 十足。

红花街道人大工委张勤主任说,红花人大代表 " 微幸福讲堂 " 于 2018 年起开办,已持续四年。这场讲座是今年举办的第二课。这一为民服务举措不仅能加强代表履职实效,促进代表 " 为群众办事实 " 活动走实走深,更能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这个活动会继续举办下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