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6-11
深晚荐书|一场颠覆生死观的采访之旅,思考终将到来的“最后的日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医学是为延长人类寿命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以 " 死 " 为目的的医学历史则不过数十年。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 安乐死 " 逐渐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安乐死是不是人的基本权利,合法化是否具有正当性?抱着这些疑惑,记者宫下洋一踏上关于安乐死的采访之旅。

有难以忍受的病痛、没有治愈的希望、能够明确地表达意愿、没有患者期望的治疗手段。这是实施安乐死的四个基本条件。但痛苦该如何测量?治疗到何种地步才算是没有了希望?瑞士、荷兰、比利时、美国、西班牙、日本,从西方到东方,在允许或不允许安乐死的国度,宫下洋一聆听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支持或反对的声音,思考终将到来的 " 最后的日子 "。

人究竟在何种情况下会考虑放弃生命?人的自由是否包括 " 放弃自由的自由 "?生与死是一体两面," 人为何活着 " 与 " 人为何想死 " 紧密相连,这样的终极话题,永远没有唯一的答案,我们也永远不会停止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安乐死现场》提供了思考的多向维度。

《安乐死现场》

(日)宫下洋一 著 木兰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年 6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相关标签

医学 美国 瑞士 活着 荷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