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 通讯员 杜进进)讲述中国故事,展示大美中国。6 月 12 日,2021 全国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主题活动在盐城召开,本次活动主题为 " 推动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当天,国际专家学者、相关城市代表等,共 300 多人参加了活动。大家畅谈如何让世界遗产 " 活起来 ",为 " 人与自然 " 的和谐共生建言献策。
激昂!嘉宾致辞畅谈 " 人与自然 "
据了解,我国将每年 6 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是第五个纪念日,由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司、江苏省林业局和盐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 我们将以黄海湿地为切入点,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路径,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动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的‘盐城力量’。"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首先致辞。
" 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为了唤起和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遗产保护的意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永恒话题,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 原教育部副部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章新胜现场致辞时表示,中国有责任更好地把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推动中国从遗产大国迈向遗产强国。
第 44 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田学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办公室主任丁度 · 坎布兰等嘉宾先后发来视频致辞,均谈及 " 人与自然 " 的和谐共生。田学军高度肯定了盐城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统一的生动实践,并提出要继续探索如何让世界遗产 " 活起来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传承。
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发布了《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盐城倡议》,同时,来自盐城东台、大丰、射阳、亭湖、建湖、盐都、阜宁的 7 位湿地保护青年志愿服务队代表们也宣读了《湿地保护青年宣言》,并进行了志愿服务队授旗。
传承!盐城世遗走进高校
主题活动现场,大会与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走进上海高校活动进行了现场连线。据了解,盐城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进百所高校活动是由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盐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旨在进一步增强广大高校学生的保护生态,守护世遗的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共同关注候鸟迁飞和湿地保护,争做新生态观的宣传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据统计,自 2020 年 12 月启动以来,盐城黄海湿地世遗已走进了 20 所全国高校,恰逢 2021 全国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期间,黄海湿地世遗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展宣传巡展。
为策应本次主题,专家学者与市民、青少年学生还一起走进了盐城湿地博物园,共同探究湿地奥秘。活动现场,市民、青少年学生认真倾听专家学者们分享的 " 勺嘴鹬迁徙之旅 "、世界遗产的价值等知识,了解到盐城大美湿地的生态系统,谈及盐城的生物多样性、湿地变幻的奇迹,让许多小朋友们都为之震撼," 原来家乡生态的魅力竟有如此之大。"
在活动分会场之一世界自然遗产 · 盐城黄海湿地展示中心现场,广大中小学生及社会群众们有序进行了参观。据吴其江介绍,世界自然遗产 · 盐城黄海湿地展示中心是学习盐城黄海湿地知识的 " 第二课堂 ",今后将正式长期开放,为广大社会公众及中小学生提供公益性湿地研学教育服务。
精彩!数量最多的一次全家福
" 世界自然遗产不一定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也可以处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 在主题报告环节,盐城市市长曹路宝以 "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 为题,讲述了盐城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实践。他表示,世界自然遗产的科学有效保护,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不仅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还有着特殊的经济价值和综合效应;黄海湿地成功申遗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认同。
在活动现场,世界自然遗产图片展吸引了广大市民驻足观看,大家被来自全国 14 处世界自然遗产、4 处自然文化双遗产的 " 美色 " 深深感染。" 此次主题活动是我国所有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文化双遗产地,以及自然遗产提名地代表数量最多的一次全家福。" 主办方表示。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现场志愿者介绍了盐城黄海湿地、湿地申遗历程中的艰辛与挑战、盐城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等,大家的脸上不时流露出赞叹之情,纷纷为有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世界自然遗产而自豪。
活动期间,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与中国林科院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围绕盐城黄海湿地可持续发展签订了合作协议,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二期申遗工作会议、世界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会议等专题会议在黄海湿地研究院同步开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