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2 日,是端午假期的第一天。对于在荔湾封闭区执行转运病人的急诊人曹亿医生、袁德浩护士来说,这一天的记忆,就是出车 6 趟,穿脱防护服 12 次。" 如果粽子有味道,那一定是消毒水的味道。" 曹亿医生打趣说。
6 月 4 日下午 3 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派出 6 人急诊医疗队及随车医疗设备进驻封闭区,协助荔湾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开展患者转运、紧急救治等工作。队伍中包括 2 位医生吴浩、曹亿,2 位护士袁德浩、杨少豪和 2 位司机黄国辉、胡禹浩。
这是一次出车后暂不确定归期的工作任务。与该院目前已经派出的 64 批次、1902 人次应急核酸采样医疗队不同,6 人急诊医疗队每天结束支援任务后,必须回到指定地点,不能回家。他们全时、全职驻扎支援封闭区医院,与星辰为伴,与日月同辉。
据悉,6 月 13 日,医院将再增派一支 6 人急诊医疗队及救护车支援荔湾封闭区,队伍中同样包括 2 名医生、2 名护士和 2 位司机。同时,再派两位血透室护士、抽调 3 台 CRRT 支援荔湾封闭区医院医疗工作。
战!
为满足荔湾区封闭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受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防治组指派,6 月 4 日下午 3 点,中山二院组建 6 人急诊医疗队及随车医疗设备进驻荔湾区人民医院,支援急诊科,随时接受 120 的院前急救任务。吴浩医生、杨少豪护士、黄国辉司机为一组,曹亿医生、袁德浩护士、胡禹浩司机为一组,他们每组轮流负责 24 小时的负压救护车 120 转运病人任务,多次深入到疫情最严重的封闭区转运、救治患者。
若有战,召必应。当看到支援封闭区的通知时,作为党员的吴浩、曹亿医生没有丝毫犹豫,率先请战,杨少豪、袁德浩护士自愿请缨,报名加入封闭区医疗支援工作,勇毅逆行。
每一次出车,都需要穿、脱防护服,平均出车来回 1 个多小时,返院后负责救护车车辆全面消毒 0.5-1 小时。至 12 日,已出车 57 次,平均下来,每天出车多达 7、8 趟。
险!
对急诊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为身处高风险地区,接诊的病人都存在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每次接诊转运一个患者,都需要重新穿脱防护服。与平时相比,穿防护服后再出车需要多花费 5、6 分钟。经过无数次的培训和实战演练,吴浩、曹亿等医护和司机班组,已经是高度熟悉 " 全副武装作战 ",防护服、防护镜、头套、口罩,火速换装,防护一到位,迅速上车出发,全力奔向电话那头的等候者。
6 月 10 日早上,曹亿医生、袁德浩护士刚接班,就接到 120 的出车任务,患者呕血、肝硬化,病情危重。120 救护车飞速奔驰目的地,停在了一栋老旧的居民楼前。这是一栋没有电梯的楼梯楼。患者的家位于 9 楼。来不及多想,曹亿医生、袁德浩护士穿着密封的防护服,径直爬上了楼梯,上楼的步伐从来没这么紧急过,走到了 6 楼他们两个已经开始感觉呼吸困难,大口喘气。
到达 9 楼现场后,他们发现患者全身皮肤黄染,不到 2 小时呕吐了 4 次鲜血伴血块,袁德浩护士 " 快、稳、准 ",马上测生命体征的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曹亿医生向家属了解病情,初步诊断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同时联系 120 指挥中心,根据病情为患者找到适合的具有较好诊治条件的医院。随后,连同担架员从 9 楼将患者抬下,搬运到救护车上,为患者吸氧、进行心电血氧监测,争分夺秒 " 抢时间 ",为患者继续有效治疗尽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 一路护送患者顺利转院。
暖!
在封闭区转运病人,每一次出车,都是一段非凡的经历。最近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源于一名患者把家属 " 骂 " 回家。6 月 9 日,吴浩医生、杨少豪护士、黄国辉司机当值。
中午一点半,正是高温炎热的时候,他们收到了 120 急救中心指令,前往白鹤洞中海花湾接诊一位 50 岁男性胸闷患者。此刻的广州室外温度 33-35 摄氏度,短短几分钟,就已经让身着防护的他们汗流浃背。
抵达现场后,吴浩医生、杨少豪护士迅速测量了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排除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由于患者及家属皆是黄码,却未有 72 小时内的核酸结果。与急救中心辗转多次沟通后都无法解决患者的转归,最后在疾控小组的指引下,吴浩医生、杨少豪护士将患者送至指定医院的发热门诊进一步治疗。完成这次任务时,已经是 15 点 40 分。虽然转运过程比较曲折,但是患者始终很配合医护的工作。
而让人异常疑惑的是,却是患者对家属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始终不愿让家属跟随,坚持把家属 " 骂 " 回家。吴浩医生完成转运任务后回忆起这段特殊的经历,意味深长地表示,其实,这是患者怕家属一起到医院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这大概就是广州人 " 特有的 " 温柔。" 特殊时期,很多人其实不愿拨打 120,怕自己添乱。见过好几位患者,有意外擦伤的,自己处理不了最后才呼叫 120;有老年慢性病患者没有药了,又犯病了,头晕坚持不住了最后才呼叫 120。每次见到他们耐心等待、配合转运,还不忘向我们道声‘谢谢’的时候,心里真的很暖,自己即使辛苦点,一切都值得!" 杨少豪护士表示。黄国辉、胡禹浩从事 120 救护车司机分别已经有 4 年、8 年,平时在医院,每次出车都像打冲锋一样,工作强度和风险无时不在,每年超 3 万公里的生死救援,就是一名 120 急救司机经年累月、周而复始的职业节奏。这一次,他们自愿到封闭区转运病人,不分昼夜,时刻待命,与逸仙急诊医护一起,用他们责任和坚守,保证了 " 生命通道 " 的畅通。
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张阳 黄睿 报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