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6-13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隐藏最深的“美颜”,原来是内庭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 6 月 16 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正式开馆迎客。开馆前,博物馆的一大波美图已经刷屏。除了航拍大图和大运塔,博物馆的内庭院也以 360° 无死角的高颜值,成为 " 隐藏最深、颜值最高 " 的一大惊艳之处!

博物馆建筑为何选择 " 新唐风 "?内庭院的设计暗藏了怎样的巧思?6 月 13 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及设计师团队。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设计方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夏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领衔的团队,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都是出自他们的手笔。

内庭院是最大的惊喜序厅立体呈现

△华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徐嵘

" 刚开始看这座馆,像一艘大船,其实设计的构思是,希望这座馆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容器。" 华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徐嵘说,它简洁的平面形态,从天上看就是一个简单的矩形,但这个矩形包含了很多的智慧。

" 口 " 字形的平面,对于博物馆将来的展陈、展厅的画风,带来了非常大的灵活性。尤其,矩形平面因为形体非常简洁,同时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内庭院。大家一进入博物馆,就可以看到非常不一般的序厅。

序厅的设计,一开始做方案的时候,布置了很多内容,后来经过协商,把序厅中很多比较实的做法去掉,比如回马廊、吊灯等。这就打开了一个大玻璃幕墙,直接对着内庭院,和传统园林的对景、借景、空间渗透等手法基本都是完全吻合的。

这样一来,内庭院被纳入到了序厅的视野之内,组成了一个立体的序厅,纵深感加强,加上光影色彩、庭院里的树木、水,给人的感受一下变得非常立体,既有运河风光,又有中国传统园林趣味。庭院里弯曲的水流,就是运河的意象。

徐嵘认为,目前的效果,是 "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 的惊喜," 这个效果也成为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目前的一大亮点。观众一进入序厅,被它非常高大的空间、以及像扬州园林一样的内庭院完全吸引。"

他认为,建筑呈现出来的结果,比当初设计的效果图更漂亮,更让设计师感到振奋。

很扬州:" 新唐风 " 建筑敦厚又灵秀

△江苏省文旅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

江苏省文旅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作为设计方,张锦秋院士团队倾注了很多心血," 把新唐风的建筑展示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要建成 " 新唐风 "?龚良介绍,在唐朝,扬州是除了首都长安以外最重要的城市,是当时的经济中心。

" 定位是体现唐风唐韵。" 徐嵘认为,设计最大的亮点是,在很现代的博物馆上,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不管是大运塔,还是博物馆的角楼,都很像唐代的建筑。

徐嵘介绍,简练的线条勾勒出轮廓线,如果光看剪影,感觉就是一个古风古韵的建筑,但是,如果把细节全部展示出来,又是简洁痛快、干脆利落的。" 既有传统风韵,又简洁现代,雅俗共赏,大众接受度很高。"

这组新唐风的建筑,都是有历史原型的。它又和扬州当地文化结合。" 可以看出,建筑比例比较灵秀,不像西安大雁塔那样雄壮、敦厚。它展现了隋唐的飘逸舒展、磅礴大气,又和扬州运河文化有关的灵动、秀气结合,产生的效果很让人惊喜。" 徐嵘说,木构的线条,在阳光照耀下,被投射出阴影,柔和细腻,特别有扬州的感觉。

三塔映三湾张锦秋院士建议选这里

为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会建在三湾?设计方揭秘,一开始选址有 5 个地方,张锦秋院士带领团队,跑遍扬州城,最后选定了这里。

徐嵘说,三湾自然环境很好。" 扬州的城市规划控制得非常好,在三湾湿地公园放眼望去,基本上看不到高层建筑,天际线非常平缓,给人比较放松的感觉。"

三湾湿地公园南北分别是天中塔、文峰塔,它们和运河都有关。张锦秋院士在现场实地踏勘之后认为,观众在参观完博物馆之后,最好是能到达一个比较高的点,俯瞰整个运河。尤其,三湾这个地方,原本就是特别体现古人智慧的水利工程。因此,张锦秋院士就提出了 " 三塔映三湾 ",确定设计大方向是桥、馆、塔结合。

设计团队在大方向的基础上,慢慢深化,初步确定了博物馆的方位、基本形状,塔和运河的关系、塔和馆的关系,以及塔和馆之间怎样联系。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完之后,可以到屋顶花园停留,最后经过今月桥,再到塔上俯瞰整个三湾。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胡玉梅 刘静妍 阿里亚 / 文 赵杰 郑芮 / 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