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与儿子陈掖贤(宁儿)唯一的合影 东北烈士纪念馆提供)
1936 年 8 月 2 日清晨,在一列从黑龙江哈尔滨开往珠河的火车上,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向看守她的日本宪兵要来纸笔,写下了给儿子陈掖贤的最后遗言。遗书中写道:我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你可以自豪地告诉所有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赵一曼写给儿子陈掖贤(宁儿)的信(一) 东北烈士纪念馆提供)
当天,赵一曼被敌人杀害于珠河小北门外。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时年 31 岁。您现在听到的是 1950 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赵一曼》对当时历史场景的真实再现。
电影《赵一曼》
赵一曼:同胞们,同志们,不要为我难过。敌人从我嘴里什么也没得到,他们失败了,他们从你们嘴里也绝不会得到什么的。同胞们,同志们,敌人一定要失败,胜利是我们的,我们要坚强地斗争下去!
(赵一曼进行抗日活动的珠河县侯林乡 东北烈士纪念馆提供)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 年出生于四川宜宾的一个地主家庭,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被党组织保送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黄埔历史上招收的唯一一期女学员中的一员。1927 年,她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回国后,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31 年“九 · 一八”事变后,赵一曼毅然告别家人和年幼的孩子,远赴东北,走上抗日斗争的前线。
(赵一曼写给儿子陈掖贤(宁儿)的信(二)东北烈士纪念馆提供)
赵一曼孙女陈红:从莫斯科回来以后在上海那段时间她是在特科(做)情报。九一八以后,东北沦陷,党组织就派了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他们,其中也有我奶奶。
在抗战前线,赵一曼从一个“气质高雅、嗜书如命”的大家闺秀成长为英勇杀敌、身先士卒的战士,她所率领的抗日游击队辗转于白山黑水之间,让敌人闻风丧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这位敌人眼中“挎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正式化名为赵一曼。
电影《赵一曼》
赵一曼:同胞们,国民党丢下东北不管了,东北人民受尽日本鬼子和汉奸的压迫已经三年了,但是东北人民绝不会屈服的。我们要继续斗争,我们要抗日!不愿意当亡国奴的跟着我们走,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1935 年 11 月,为掩护部队突围,赵一曼负伤被俘。日军对赵一曼施以各种酷刑,但她宁死不屈,敌人始终无法从她的口中得到任何有用的情报,于是决定将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赵一曼孙女陈红:我奶奶她被捕以后,身上的那个就是血、冰碴、棉絮全部粘在一起了。表面上看着挺柔弱的一个女子,怎么会这么坚强?我想她就是当时那种意志,就是信念。
在开往刑场的火车上,赵一曼给 7 岁的儿子陈掖贤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之子陈掖贤全家福(后排左一为陈红)东北烈士纪念馆提供)
由于信的落款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李坤泰,当 1950 年电影《赵一曼》上映时,陈掖贤虽然也观看了影片,但他并不知道银幕上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正是他一直苦苦寻找的母亲。直到 1957 年,原东北抗日联军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烈士身份核查时,28 岁的陈掖贤才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妈妈。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共产党员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