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兰州市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25%,占比在历史上首次突破 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比 0.0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科技创新,便抓住了发展全局的 " 牛鼻子 "。风物长宜放眼量。近年来,兰州市高位谋划,蓄势勃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厚植创新生态发展沃土,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水平,积极营造支持创新创业氛围,奋力打造科技创新 " 新高地 "。全市科技创新亮出了喜人成绩单:截至 2020 年,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预计达到 7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达到 60.4%;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657 家,五年翻了两番多。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全国 15 个创新策源地城市之一。
核心技术提供科技崛起 " 动力源 "
一块看似普通的金属弹簧,置入冷水,快速膨胀延展开来,置入热水,则迅速收缩锁紧。
这块神奇金属带有自己的 " 记忆 ",被称为 " 记忆合金 "。记忆合金不仅能够保持 " 记忆 " 形态,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手段 " 训练 " 它的 " 记忆 ",使其能够在相应的温度下返回到 " 记忆 " 形态,从而实现特定的作用。
目前,记忆合金广泛应用于医疗、航空、电力、交通等多个领域。在世界医疗器械领域,一支中国力量始终占据前沿,它就是兰州西脉国际医疗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记忆合金内固定医疗器械领军企业,是记忆合金医疗领域中生产产品最全,研发适用范围最广的产业化高科技企业。
" 我们公司持续攻关新材料、新技术,一步一个台阶,主导研发的产品 CL 双叶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产品已成为国内人工机械瓣膜领航标,在国内叫响了‘兰州瓣膜’品牌。" 兰州西脉医疗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苏金霞说。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兰州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强化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科技崛起的 " 动力源 "。
" ‘十三五’期间,我们坚持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实施重点突破,从 2017 年起,连续四年实施了‘十大科技项目’和‘十大科技创新项目’,分别给予每项 100 万元和每项 70 万元的经费支持,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兰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柠告诉记者。
据介绍,兰州市遴选支持的 " 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 和 " 心脏瓣膜外科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建立和应用 " 项目分别荣获 2018 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支持的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开发与工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建成了全国首个规模化液态太阳燃料合成工业化示范工程,入选了 " 中国科学院 2020 年度成果转化亮点项目 "。
鼎力支持成为激发潜能 " 助推器 "
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将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融合。
走进位于兰州高新区的兰州睿创波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程序员们正在电脑前忙碌着,他们研发的系统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上持续进行数据挖掘、分析,通过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分析及不断丰富的智慧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智慧园区、智慧社区、健康养老、智慧农业等服务。
兰州睿创波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众多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一样,面临着轻资产、融资难等瓶颈问题。
为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兰州市积极探索 " 科技项目支撑 + 科技金融服务 + 科技产业成长 " 新模式,先后组建了以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目标的 " 兰州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 兰州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 和 " 兰州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
" 我们先后获得了兰州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兰州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增资入股等,公司发展不仅获得了资金保障,更因有国有基金股东,得以和多家银行达成合作,更多的用户也因此认可并选择了我们的产品。" 兰州睿创波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荆炜说道。
截至目前,三支科技基金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已完成股权投资 24 笔,投资企业 18 家,投资金额 8.067 亿元。
一个个科技创新项目落地,一件件专利申报、一项项科研成果投入应用 …… 兰州市的鼎力支持成为激发企业创新潜能的助推器。
2016 年以来,兰州市累计支持科技计划项目和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1556 项、申报专利 814 件、开发新产品 574 件、推广新技术 1211 项、新增销售收入 47.15 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达到了 48 家,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了 419 家。
搭建平台形成万众创新 " 强磁场 "
走进兰州科技创新园,首先被 " 花瓣 " 形的一栋栋现代建筑所吸引,通透的落地玻璃与锐意的金属材料完美契合,建筑流动的曲线与城市光影交错融合。步入建筑内部,柔和的灯光、宽敞的大厅、简约艺术的装饰让每位创业者都感受到积极向上、亲近温暖的归属感。
在这里,怀抱着一个想法与灵感,提出一个创新性的项目,就能享受到办公场地、创业指导、人才引进、报税等多样化的服务。
今年 3 月,作为省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兰州科技创新园在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开园。
" 我们推动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扶持政策,对入园的科技企业采取‘先试先行’‘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支持,引进入驻企业 50 余家,特别是对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中软国际兰州数字经济创新基地,从考察对接到签约落地历时不足三个月,创造了科技项目落地的‘ 5G 速度’。" 王柠告诉记者。
目前,兰州科技创新园已吸引首批前沿科技类企业 32 家、园区配套服务企业 4 家、电商类企业 4 家、媒体类企业 2 家等优质项目入驻。其中包括北京朗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速云大数据(杭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兰州西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省内外优秀企业。
" 在这里可以自由办公,我们为你提供办公桌椅、路演场地、无线网络、会议室等,只需要拎包进门,就可以顺利开启一天的创意工作。" 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负责人黄平介绍说,该中心目前承担着兰州科技创新园的园区招商、产业服务、活动运营、企业赋能等板块任务,将利用网易集团互联网优势资源,对接更多业务项目落地兰州,助力兰州经济发展。
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已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45 家,其中国家级 12 家;建成众创空间 118 家。
兰州市注重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创新引领作用,初步形成了系统完备、集成高效、相互衔接的自创区政策体系。实施 " 六个一百 " 技术创新工程,累计开发新产品 458 个,完成重大科技成果 772 项,新增创新平台 455 个,培育和引进创新团队 915 个。
2020 年,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共计 845 亿元,增长 7.7%,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等国家级牌子 13 个。兰州自创区已初步成为甘肃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集中示范区。
创新之种已播撒,创新激情已迸发,兰州,正用科技创新的 " 金钥匙 " 开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
新甘肃 · 甘肃日报记者 王 东 严存义 薛 砚 刘 健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新甘肃 · 甘肃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