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呈现出患病多、病程长、中重度患者多以及并存疾病多的 " 四多 " 特征,治疗上患者整体认知水平比较低,再加上风湿免疫专业的医护人才匮乏,基层诊疗不规范、依从性差等原因,给类风湿关节炎防治与改善远期预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风湿病(中医)诊疗中心的李娟教授认为,建立更规范化的风湿病诊疗系统和完备的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即将现代诊疗服务体系普及到基层,使规范有诊疗技术向基层下沉,进而强化风湿免疫的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规范治疗,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
" 对于难治性病患、进展型类风湿关节炎,或者是已经发生内脏病变的患者,单纯用中医或者西医可能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会采用病情制定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 李娟教授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病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缓解类风湿关节炎不适症状,防止畸形,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
李娟教授指出,目前,西医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中推荐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为一线生物制剂,以肿瘤坏死因子中国产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为代表,它作用的靶点明确,可以迅速地改善患者的炎症,同时控制新骨的形成。在《柳叶刀 - 风湿病》杂志上国产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在强直性脊柱炎的三期临床研究结果获得封面刊登,同时国产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已经进入医保。
而中医认为,风湿免疫疾病在中医传统医学中属于 " 痹证 " 范畴,多见于因正气不足,风、寒、湿、热邪气乘虚而入。外痹以关节的症候表现为主,内痹影响到相应的脏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从风、寒、湿和活血化瘀通经络方面着手。如果风邪比较重,治疗以祛风除湿的药为主;如果是以寒气为主,在治疗中以温经散寒为主;如果以湿气为主,则要清利湿热、通经活络。总体原则是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
另外,类风湿关节炎致残率和致畸率都很高,因此,在接受正规治疗之余,还要保护好关节,降低残疾和畸形的发生风险,早期可以有规律地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
一、尽量不用手指提重物和支撑。关节发炎时,关节会变得不稳定,用力的时候细小关节如手指关节易出现变形。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尽量利用较大和有力的关节,手提重物时尽量不用手指,可用手臂和肘关节;日常不要用手指作支持,应以手掌来支撑。
二、不要长时间站立。坐下时,应经常变换坐姿,转换双脚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或起来走动一下;坐下时,膝关节不要过分屈曲,双足应平放在地上。
三、拧瓶盖时,不要只用手指拧,应以掌心加压力来拧。避免手指长时间屈曲,写字、打字时应不时停下来休息,舒展一下手指。
四、活动时若感到关节疼痛,应立即停止活动。
李娟教授总结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定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早期诊断、规范治疗、规律用药,是可以完全控制住病情的,可以和健康人一样正常工作、生活。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