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来临,稻田铺绿,全省 1820 多万亩早稻进入抽穗季。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发达的五河水系,奠定江西 " 江南粮仓 "" 鱼米之乡 " 的地位。" 哪里有饭吃,人就往哪里迁徙。南方昌盛之地,南昌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尹建华说。
不变的 " 江南粮仓 ",一百年来,变在哪里?
▲摄影|通讯员胡江涛
" 江西种 ":从 " 莲塘早 " 到江西 " 南繁人 "
七八十年前,江西最有名的水稻品种只有一个—— " 莲塘早 ",不仅江西人种它,在省外也广为种植。
" ‘莲塘早’是农家高杆品种,比人还高,容易倒伏。" 尹建华告诉记者," 所以亩产很低,一般不到两三百斤。"
那时的水稻品种,大多是农民自留种,专门做水稻育种的人很少。当年江西有个很出名的育种师傅,名叫姜文正,人称 " 姜技师 ",他的报酬抵 6 个工人的工资。尹建华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样的 " 技师 " 凤毛麟角,很受人尊重。
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水稻品种的繁育和改良不断加快,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 50 年代初到 60 年代初,主要是对地方品种进行鉴定评选和利用,同时进行高秆品种引种与系统选育,筛选出了早籼 " 万载浏阳早 "、" 晚籼贵溪晚 " 等一大批较好的地方品种。第二阶段是 60 年代到 70 年代中期,我省引进矮脚南特号、珍珠矮等品种,育成并推广赣南晚 7 号、萍矮 1 号等一批矮秆品种,实现早晚稻全面矮秆化,单产较高杆品种普遍提高 50-100 公斤。第三阶段是从 70 年代中期到 1985 年。70 年代初,以颜龙安院士为代表的水稻育种科学家开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并开始在生产上应用。这个时期,南下海南岛做育种试验的江西人数以万计,为江西赢得了 " 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的一面旗帜 " 美誉。
从技师到院士,从少数育种人到上万江西 " 南繁人 ",从农家自留种子到水稻科研机构的相继成立,以及 2018 年省农科院、江西农大等科研单位组建了江西水稻产业联盟,江西水稻品种新、优、多。目前全省现有注册农作物种子企业 147 家,有 " 育繁推一体化 " 种子企业 5 家,评选了 " 江西十大新优水稻品种 " 和 " 十大潜力品种 ",全省优质良种率达 97%。
▲摄影|通讯员胡江涛
" 江西地 ":从靠天收粮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省
江西山多地不平,很长一段时期,农村道路设施落后,村与村之间交通尚且不便,更不用说通向农田的道路了,要么无路,要么是勉强能走的田埂;田块更是分散,高低不平、大小不一,有的水田还停留在刀耕火种、靠天收粮阶段。
现在,江西农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撂荒地变连片田,机耕道四通八达,水泥渠修到田头,智慧田成新样板。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这是中央对江西的要求,也是江西的担当。要巩固这一地位," 地 " 是基础,是关键。2017 年,江西率先在全国从省级层面统筹整合资金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实际行动落实 "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 战略。2017 年至 2020 年,全省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 1179 万亩,项目区耕地质量得到提升,亩均粮食单产提高 100 斤以上。2019 年、2020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建设高标准农田,钱从哪儿来?我省主要做法是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每年统筹整合资金约 90 亿元。日前,为支持开展 2021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年度建设任务完成,省财政厅又下达整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 13.57 亿元。同时要求各地加强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并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快预算执行,做好绩效监控运行和绩效管理,确保各项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同时,我省积极探索 " 以田养田 " 模式,确定以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指标出让收益和耕地质量产能提升收益作为偿债主要来源,采取 " 省级统一打包 " 方式,发行专项债券,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2019 年 7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了全国首支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目前,已累计发行两期专项债券共计 78.39 亿元。
▲摄影|通讯员胡江涛
" 江西粮 ":从一蹶不振到不间断输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
这是一组对比数据:解放战争时期,江西稻谷生产跌至低点,1948 年总产为 6057 万石(约 72.7 亿斤);2020 年,江西粮食总产量达 432.8 亿斤,是 1948 年的近 6 倍,其中输出商品粮 100 亿斤。
江西粮食以水稻为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国家输出大额商品粮的八个省份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4 年至 1929 年,江西稻谷总产量比较稳定;1930-1934 年,国民党对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五次 " 围剿 ",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全省稻谷为 7426 万石(约 89 亿斤)。1938 年日寇入侵江西,江西全省 83 县,被敌占领或骚扰者计 63 县,田园荒芜、堤防破坏,稻谷总产年年递减。解放战争时期,江西粮食生产一蹶不振,1948 年跌落至最低点,稻谷总产为 6057 万石(约 72.7 亿斤)。
新中国成立后,我省组织开展水稻优良品种选育,增产技术模式攻关,全省水稻单产水平从 1949 年的每亩 107 公斤大幅度增长到 2020 年的每亩 397.3 公斤,增加了 3.7 倍。粮食总产突飞猛进,1979 年全省粮食总产突破 250 亿斤,1989 年突破 310 亿斤,2009 年突破了 400 亿斤,此后多年,我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420 亿斤以上,总产量位列全国第 12 位,稻谷产量位列全国第 3 位。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 江西日报
值班编辑:邬薇
值班审核:吴剑锋
值班编委:杨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