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千名师生共同在田间收小麦" 的视频,冲上热搜。
网友在点赞该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却有人质疑校方有 " 作秀 " 之嫌,并批评部分同学不懂收割常识,将小麦 " 连根拔起 "。
据极目新闻消息,6 月 15 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宣传部一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次收麦是在试验田进行的选种工作,因此不能使用机器。
" 有些网友不太熟悉小麦育种的过程,所以产生误解。将小麦连根拔起,一是为了观察小麦根系,二是测量小麦的杆高及穗量,用于科学对照实验。" 该工作人员介绍。
3000 多名大一学生收麦子
学校:麦收工作是传统
6 月 14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共同在田间割收小麦。据了解,此次全校 22 个专业、3391 名大一学生将全部下地参与。有学生表示,以前没有种过地,这次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一定要珍惜粮食。
该校农学院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一年一度的 " 三夏 " 麦收工作是该校的传统,参与的大一学生主要负责收麦、脱粒、选种等相关工作。
农学院大一学生辅导员张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学生有 " 三训 ",分别为" 工训、农训和军训 "," 三夏 " 麦收工作就是三训之一 " 农训 " 的内容。张老师还介绍,今年的农训为期十余天,从 6 月 7 日开始到 6 月 18 日结束,每个学生轮流参与半天。
学校官网显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也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 "985 工程 " 和 "211 工程 " 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 "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 建设高校。
该校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 " 碧蚂 1 号 ",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 " 小偃 6 号 ",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 " 秦冠 " 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 3000 亿元。
网友:不懂就要多读书
对于网络上的质疑,不少网友反驳:你在教农业大学做事?
也有网友在线科普:不将整个根部取出,怎么做研究?
还有网友解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 隐藏属性 " ——西北吃吃喝喝大学
编辑丨李雪岚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中国青年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