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没想到,能在千里之外,收到老家党委寄来的‘学习大礼包’。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日前,远在山东德州的流动党员苏韶勇收到家乡兰州市城关区徐家巷社区党委寄送的 " 红色包裹 " 后感慨万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城关区以基层党建 " 凝心聚力 " 工程为载体,针对流动党员数量多、流向分布广、经营行业多、教育难度大等实际,按照 " 摸清底数、搭建平台、保障学习 " 思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将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小区楼院、指尖网络,确保流动党员 " 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 ",不漏学、不缺课、不掉队,做到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建立一个台账,让流动党员 " 流动不流失 "
城关区各级党组织通过电话、微信和抖音等多种方式平台,积极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掌握流动党员的入党时间、流出时间、流出原因、流入地等基本信息和情况,建立起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力争做到精准定位和心中有数,实现流动党员 " 流动不流失 "。
" 以往对于辖区流动党员的管理,都采取组织找党员的被动 2.0 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效果不明显。"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武门街道探索新模式,及时开启 " 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 " 互动 3.0 模式,对流动党员进行动态管理,为流动党员管理和组织开展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等夯实基础。
" 流动党员一个都不能少!" 为尽快联系和寻找到辖区每一个流动党员,拱星墩街道段家滩东社区拓展思路,组织开展 " 一定找到你 " 主题活动,通过为全体党员统一制作发放 " 党员身份证 " 以及党员 " 政治生日卡 ",同时为流动党员制作了 " 党员联心卡 ",确保党员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没有盲区。
搭建一个平台,让流动党员 " 学习不掉队 "
为方便流动党员随时与党组织互动、以研促学,让流动党员随时掌握党史学习动态、最新内容,该区各级党组织依托微信群、甘肃党建、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对党史学习内容进行推送,让流动党员随时学随地学。
城关区政协、区医保局等单位通过在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开设 " 党史上的今天 "" 党史小故事 " 等栏目,发布党史知识、党史小故事,引导党员 " 指尖学党史 "。区融媒中心将区工会开发的 " 有声图书馆 " 嵌入 " 今城观 "APP,为流动党员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图书和杂志阅读渠道。
徐家湾社区利用 " 四史 " 学习教育融媒体图书馆资源,搭建党史学习教育 " 空中课堂 ",让红色资源在流动党员指尖传递。草场街街道、焦家湾东社区、段家滩东社区等单位创新党史学习形式,党组织负责人、党员化身 " 主播 ",通过网络为党员播报党史、讲党史故事。涌现出了 " 我把党史讲给你听 "" 党员说党史上的今天 "" 党史码上听 " 等品牌,调动流动党员学党史、讲党史的积极性。
寄出一个包裹,让流动党员 " 离家不离党 "
为让流动党员加深对党的历史、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步学习不脱节不掉队,该区各级党组织为流动党员寄去了一份份包括理论学习书籍、笔记本等在内的 " 红色包裹 ",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
" 我们这个礼包里面,装有一封红色家书、一枚党徽、一个学习心得记录本、一套党史学习理论书籍。" 广武门街道大教梁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为有需要的流动党员寄去 " 红色大礼包 ",让辖区流动党员党史学习 " 不掉队 "。与此同时,白银路街道、青白石街道为流动党员寄去 " 红色包裹 ",让身在外地的流动党员也能及时参与学习,感受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学习氛围,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到每一位流动党员。
让流动党员学好党史是保证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的关键举措,城关区将继续把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坚持线上线下联动抓学习教育,让流动党员找到组织归属感、增强党史学习获得感,在党史学习教育道路上 " 一个都不少 "。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晟途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