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6-17
深晚荐书|苏菲•卡尔的椎心之作:在影像与文字的交错中抚慰极致之《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2021 年,中信大方与楚尘文化的共同推出重磅作品,法国当代先锋艺术代表人物苏菲 · 卡尔的椎心之作:《痛》。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书,它将摄影艺术与叙事文本交融为一体,打破了纪实与虚构之间的边界,生动地呈现出痛苦的形态及其疗愈的过程。

《痛》的创作者苏菲 · 卡尔是一名作家、摄影师,致力于装置艺术与观念艺术创作。她于 1953 年出生于巴黎,父亲是一位艺术品收藏家,与很多艺术家来往密切。她从小耳濡目染,走上了艺术之路。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不断突破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探讨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关系。她的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任意设限,让人联想到 20 世纪 60 年代的文学运动乌力波。

2010 年,苏菲 · 卡尔荣获 " 哈苏基金会年度国际摄影奖 "。这项国际摄影大奖的授奖词中,强调了苏菲 · 卡尔长期的艺术创作中,对文字与摄影之间的关系发出的 " 质疑与挑战 ",其作品中深刻描绘出的 " 人类的脆弱性 ",以及她对年轻一代艺术家起到的 " 鼓舞作用 "。

那么《痛》究竟有什么不凡之处呢?正如《纽约时报》评论道的,殊绝艺术很少能像文学或电影那样,激起观者强烈的情感反应,而《痛》做到了。

苏菲 · 卡尔经常以自己的经历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1984 年,她获得一笔奖学金,到日本进修三个月,与恋人 M 约定在新德里会面,最终却等来分手的消息。为了尽快从失恋的痛苦中恢复,她不断地向朋友或是萍水相逢的人诉说自己的惨痛经历,作为交换,这些人也向她分享各自的 " 最惨痛时刻 "。她一遍一遍地讲述,直到故事山穷水尽,而他人的痛苦也冲淡了她自身的苦楚,这样的交流才宣告结束。九十九天的时间,她便治愈了。而她担心创伤性记忆苏醒,只好等到十五年后才重新翻出这段驱魔历程。苏菲 · 卡尔以 " 你看见我了吗 " 为主题的展览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引起持续轰动。《痛》便是该展览的重要部分。

苏菲 · 卡尔用 224 张照片和 36 个故事,展现了与男友分手前 92 天、分手后 99 天的全过程。《痛》被书中红色与绿色的双色日历分为两个部分:" 痛苦之前 " 与 " 痛苦之后 "。在前一部分,她用照片、机票、书信、文件等物件,记录了 1984 年,她从巴黎乘火车穿越西伯利亚到中国,辗转到达日本的 92 天旅途经历,每一天都以倒计时的方式呈现。后一部分,她用 36 种不同的方式讲述自己失恋的遭遇,同时记录她听到的 36 个悲伤故事,以缓解自己的痛苦。这 36 段痛苦经历中,有亲人的猝然离世,有疾病带来的躯体疼痛,有抑郁发作的困顿,有遭受情感欺骗的无奈 …… 用作者的话说,这种驱魔 " 不啻一剂猛药 "。《痛》的治愈成分,也许正是在于苏菲 · 卡尔对痛苦的极致呈现。随着书中 99 天的时间流逝,苏菲的讲述不再歇斯底里,语调从悲痛万分转为幽默与自嘲,文字也随之变得浅淡。直到 99 天后,痛苦治愈,文字也彻底湮没在纸页之间。中信 · 大方与楚尘文化推出的《痛》,由知名设计师小马与橙子操刀设计,以独特别致的内页排布,为读者带来一部纸上的诗意展览。

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一次关于爱与痛的行为艺术,随着苏菲 · 卡尔一同踏上身临其境的心灵治愈之旅吧。

特约撰稿 大方

相关标签

苏菲 艺术 巴黎 日本 进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